再說鄧其昌,終日修橋補路,陰魂江以定,曾受鄧其昌恩德,修築墳墓。恬蒙王詔封為鎮山都土地,統轄五方山神。領了玉旨,接受廣嗣靈丹二顆,不免化身扮作醫士,遊往道中。適遇鄧其昌修整路段。醫生問雲:“予見兄台日日修整路途,彼此受人供給,抑或自辦前程。”其昌答道:“亦不是受人供給,亦不是自辦前程。予之修整路段,不過與人方便,免得錯行步履。”醫生又問:“原來兄長家有餘資,日日修善,願人方便。”其昌答曰:“伏維老丈聽說因依,予隻為今生命薄,連生六胎男女,未得一枝成實。猶恐前生之過失。予之自立一念,夫婦特齋紀素。立一個積善念頭,早晚看經念佛,日間修整路段,亦為求子之方耳。”醫生答曰:“猶恐你先天不足之故,是以生兒不能保養。不若請醫,到君大府,察其脈理,便知端的。”如此講話相投,請到舍下,飲茶已畢,坐下談論雲雲。即看善脈,兩手看過。師曰:“人迎氣口二脈均停,獨嫌脾脈太旺,腎脈微小。脾脈屬土,腎脈屬水。土旺水竭,由其土來克水。是以先天不足,精物凋稀,是以孕育難成。縱然成之,此兒亦不能長壽。老夫有靈丹二顆相送,待你夫妻食進,自然孕育不朽。兼生貴子,後為朝中輔佐。”講罷,善入內室,忙取謝金。一霎時,不見了醫士,方知神人下界。喚妻燃香秉燭,望空叩謝。
一日晚膳,夫妻坐下言談此事:“莫非神人降世,倘生一子保養,則我夫妻有倚,祖宗有賴。”夜入羅幃,夫妻交會之際,不期有孕在身。十月懷胎已滿,樂生一子,果應其言。夫妻不勝大喜。彌月之期,改名賜德。諸親六眷皆來恭賀。
不覺鬥牛每催,歲月如流,賜德長成七歲。其父略教之一二,賜德學讀誦問隨答,其父甚喜。次年,送與何能漢先生教授,連讀三年。一日先生出對,門前有竹一林,池塘一眼。先生承物而出之,對雲:“門前有竹能棲鳳。”賜德就將學館的物對之:“池上無魚不化龍。”先生讚歎高才。先生又出一對,海中有一龜,崗岸上有一獅子山,對雲:“出水靈龜白日浪中浮海麵。”賜德對雲:“望雲獅子青宵嶺頂臥煙霞。”先生又出一對:“屋上鼇魚難煲難蒸難待客。”賜德對曰:“祠前獅子不行不舞不驚人。”讀書不過三年,對答如流。而至十五歲,四書、五經、春秋、禮記,無不通曉。每館中作會,俱占頭名。學問深廣,出言過眾。縱筆成文,開口成章。考縣試占頭名,府試亦然。道試第一名案首黌宮。此人文章從無居第二之名。十七歲鄉試解元,十八歲二甲第一名進士,一連三捷。
一日事暇,訪拜詹事府左春坊洪文耀,原係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氏。賜德訪拜,分賓坐定,言及親事:“可曾乘龍否?”賜德複命:“學生家貧尚未緣娶。” 文耀道:“既未乘龍,老夫家有一小女,年方二九,意欲招東床。進士意下如何?”賜德再複:“家有嚴慈,小學生焉敢擅專。”傍有吏科右給事道:“左春坊洪亦是吉水新科進士,鄧亦是吉水,翁婿同府又是同縣,豈不是姻緣偶然。老拙願為執柯,何等美哉。”自此輔就姻緣,招為一門東床。一日翁婿坐下,洪文耀道:“賢婿,老夫自是家鄉一別,二十四秋未曾一返。吾今年紀有了,意欲上本歸田,未知聖上準否?若是聖旨恩德,準吾本意,翁婿二人一同回鄉何不美哉。”於是上本,告老歸田。聖上準賜回鄉。洪文耀帶領家眷,翁婿二人一同回鄉。文耀拜訪親家,賜德歸見父母,一家喜樂團圓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