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受邀寫傳紀(1 / 2)

陳帆的死讓慕楓在一段日子裏,一直沒有走出陰影,看看采寫的文章,也算是可圈可點,慕楓把整理好的書稿,交付給一家印刷廠印刷,然後又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原來訂購的書款,也七七八八的收了回來。

慕楓在這本書的出版,算是他的第一次創業,也算功德圓滿,還且也算是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深圳企業風采錄》一書中,其中有一篇文章,叫“瀚海九千踏浪行”。

那時候企業管理質量的國際標準,執行的是ISO9000,但還不是很普及。

文章講述的這家企業,就是做這個標準培訓的。文章的主人翁,也是企業的老總,叫劉濤。

所以慕楓起的這個文章標題名,劉總喜歡得不得了。

加之文章中的一些細節,把劉總描述得非常儒雅智敏,場景也襯托得非常好,在那時候,在這書中,劉總已經是非常“高大上”了,這比現在才說起的高大上,要早到了二十幾年。

慕楓去給劉總送書。

“夢主編,這本書給我多加一百本吧,書價照算”。

“對不起,劉總,這本書除了報社、出版社和給一些圖書館留了幾十本樣書外,都是按照訂書數量來印的,沒多出來的”。

這是慕楓和劉總的一段對話。

多印一本書,慕楓自己就要多付出一本書印刷的錢。

所以這本書,還真的沒有富餘部分。

慕楓就真還沒有辦法給劉總訂買追加。

劉總作為培訓專家,麵向客戶,麵對學員,尤其是塑造個人形象很重要。

雖然,那時候對於個人形象的塑造,總是被批判為“好大喜功”和“個人英雄主義”等,諸如“企業靈魂人物塑造是企業形象的最佳表現形式”這樣的論調,也是好久以後,有了海爾的張總站出來坐實,象海爾這樣當時在國內外銷量最好的冰箱製造企業,張總的個人魅力,確實直接成為海爾的風向標,看海爾,看張總就夠了。

但在慕楓寫劉總的這時候,雖然深圳的企業書籍和老板傳紀滿天飛,但確實也都是“記述成功故事,展現個人風采”,在個人層麵,遠沒有到“靈魂人物”的塑造深度。

其實這兩者最大的區別,也是非本質的。

就看你是把他束之高閣當成自己的擺件,還是用做開啟市場的一把鑰匙。

劉總看到慕楓給他寫的這篇文章後,應該是有了這些想法。

他的秘書,給慕楓打了幾次電話,慕楓確實沒有辦法。

忽然有一天,劉總的秘書給慕楓電話。

說劉總想約慕楓見麵聊聊。

慕楓也不知道他想要聊什麼。

但還是按約定的時間去了。

劉總見到慕楓很客氣。

幾句寒暄,劉總直奔談話的主題。

劉總說,夢主編,你的文筆很好啊,我有一個想法,想寫一本企業傳記,如果你願意的話,就由你來幫我們寫吧。

慕楓此前這段時間,是寫了很多文章,這些文章也都是歸於“紀實性報告文學”一類的。

給企業寫傳紀,慕楓還從來沒做過,也不知道如何來談這個合作。

但劉總也不需要慕楓接話,因為他在直接往下說。

“我給你十萬塊錢稿費,你花一段時間專門來給我寫,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