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每個人都不喜歡的,但確實不可否認,有時候,它是能給人帶來機會的。我們要明白,正確應對挫折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而這份堅強,正是成就自我的必備素質。這,正是李開複講這個故事的目的。他是想告訴年輕的朋友們,挫折並不可怕,害怕挫折的情緒才可怕。如果應對得當,是可以從挫折中獲得收益的,甚至是獲得新生的。
挫折,是強者的學校,是成功的催化劑。在麵對挫折的時候,不要被它嚇倒,而是應該抬起頭來,勇敢地去戰鬥,在這戰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正一點點的改變,變得更強了,更成熟了。而這份改變,正是你獲得成就的基礎,它能夠讓你變成一個真正的強者,可以讓你在事業上取得傲人的成績。
NO.93沒有經曆過挫折的成功是不堅實的
戰勝挫折之後的成功,才是最值得驕傲的成功。——李開複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也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成功人士表現出些許的羨慕。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那些成功者,可以發現,成功者和成功者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比如,有些人的事業比較穩定,事業的壽命也較為長久;有些就不行了,他們的事業發展速度較為迅猛,但是沒有可持續性,曇花一現,很快就會消失。關於這兩種區別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很難盡數。不過,如果你這足夠仔細,就會發現,一般來說,經曆過挫折的,往往都會更長久些。這兩個未必是因果關係,但絕對相關。
關於這一點的成因,很多人都給過解釋。李開複認為,挫折不僅不是一種打擊和毀滅,很多時候還是重生。挫折是痛苦的、艱難的,但如果能夠戰勝這種艱難,那麼,說明其本身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都很強。所以,一個曾經經受過挫折並挺過來了的公司才會更長久些。因為他們麵對過複雜的情況,並形成了應對機製。這種機製可以讓他們在困難中得到生存的機會,更能讓他們在順境中發揮出高於自身的威力。這,正是挫折對於事業或者對於人生的意義。
通過李開複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沒有經曆過挫折的成功是不堅實的。因為他們沒有應對惡劣情況的經驗,沒有經曆過最複雜的考驗,所以,這樣的成功很容易幻滅。而經曆過挫折的成功,則往往更長久。
1910年,鬆下幸之助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了一名學徒工。對於上學不多的他來說,麵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他從沒有想過要放棄,而是憑著刻苦努力贏得了公司的信任。隨著社會經驗的積累,鬆下決定離開公司,靠自己去闖一片天地。
創業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而當時,鬆下手裏的所有資金加一起還不到100日元。無論在誰的眼裏,當時的鬆下都沒有成功的可能,但他並沒有放棄,還是堅持成立了公司。很快,鬆下的產品就生產出來了,可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呢,就遇到了問題,賣不出去。對他更不利的是,員工們開始相繼離去,鬆下的境況變得異常糟糕。
麵對如此困境,鬆下依然沒有灰心,而且把這困境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終於,他憑著自己的努力帶領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然而,他沒想到,厄運才隻是個開始,1945年,日本戰敗,鬆下也進入了人生的最低穀,變得幾乎一無所有。他為了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不下50次去找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辛酸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鬆下的一生,經曆過多次大起大落,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沒有服輸,而是一路挺了過來,最後,他被尊稱為“經營之神”,直到現在,他的公司依然實力強勁。這正好說明了之前的道理。隻有經曆過挫折的成功才是堅實的,就像鬆下一樣,經曆過多次的挫敗,才有了後來那耀眼的成就,而他的公司也確實更具有生命力。
跟鬆下比起來,我們所麵臨的困難簡直不值一提,不過,多數人的表現似乎也不值一提。這正是我們成不了鬆下的原因,在麵對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夠勇敢,不夠堅定。在我們的心裏,挫折不是對我們的考驗,更不是我們提升自己的機會,而是上帝對我們的不公和懲罰。這樣的思維是要不得的,它不僅會讓我們對挫折產生恐懼,還有可能讓我們徹底喪失鬥誌。
要知道,挫折並不可怕,也不可厭,從某種角度上講,它可以說是成功的增光劑,因為有了它你的成功才會更加精彩,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