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生聽到支隊調度員說新港油庫區著火,心裏咯瞪一下,忽地冒出一身虛汗。鄭春生是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火場專職指揮長。他經曆過3000多次火場,死裏逃生6次,直覺告訴他這回是最為凶險的災難。鄭春生擔任支隊戰訓科長時參與製訂過新港油庫區火災撲救的演習方案。演習練的是著火之後怎麼辦,但誰也沒辦法設想也不敢設想真正著火的情形。
大孤山半島上不光有上百個大型原油儲罐和高危化學品罐,毗鄰還有福佳、西太平洋煉油、齊魯石化等大型化工企業。誰敢想象著火之後會怎麼樣?不敢想。
路上,支隊指揮中心一次性調集所有撲救化工火災的車輛,泡沫車以及全國消防部隊唯一的遠程供水係統。這套係統由荷蘭研發,價值2700萬人民幣,一般用於排澇和供水工程,沒想到在7·16火場上立下奇功。
車瞄著大孤山方向開去,一進開發區,鄭春生看到火場上空籠罩的不是煙,而是煙雲。煙霧成百上千倍地聚集,形成了氣象學意義的雲團。回頭看,大連方向陽光明媚,而大孤山煙雲蔽日,裏邊的車輛全都打開了車燈。
火場道路的瀝青路麵鼓裂成塊,像耕過一樣,沒有幾百度的高溫,瀝青路不會如此變形。進火場的車一律車頭向外,如果發生大爆炸,隨時撤離。
泵房爆炸之前,電台傳來支隊長叢樹印馬上後撤的命令,鄭春生剛聽到這個命令,心裏還有疑問,為什麼後撤?這時天空冒出濃煙,煙裏麵凸現大朵黑色的蘑菇雲,中間帶著刺眼的亮光,接著發出爆炸聲。爆炸處升起上百米的火柱,如果撤退不及時,不知有多少官兵犧牲。
火柱衝天,天空下起了大雨,拳頭大的油火蛋如石塊一般四處迸濺。火雨裏夾雜著油雨。原油和汽油不同,汽油揮發得快,燃燒就能把油燒盡。而原油當中包含種類繁多的物質以及各種有毒氣體。它不揮發,含水,像油井一樣連火帶油一起噴發。原油達到上千度高溫時,產生氣體,發出刺耳尖叫。
許多人對7·16火場的煙印象強烈,它的煙不是霧,而是顆粒。用攝像機慢放7·16火場的濃煙,會發現煙的顆粒升騰時呈一條條直線,這是另一種形態的油。
官兵撤下來之後,火浪流向37號、42號油罐。緊接著,泵房對麵的排洪溝爆炸,產生高溫氣體,湧向汙水井。幾乎所有的汙水井都冒出白霧氣柱,接著爆炸,井蓋飛向天。
原油輸入輸出全靠泵房加壓,103號罐爆炸起火後,原油迅速升溫,傳導到泵房,而超標準添加脫硫劑加速了原油流動,導致泵房爆炸,同時引爆泵房邊上的雙氧水。汙水井裏的氣體正是雙氧水爆炸後的氣態,遇到空氣後接著爆炸。這些意外的爆炸,決不是演習預案所能設計和想象的現場後果。官兵撤出陣地後,他們的後路——水閘閥門大爆炸,後路斷了,使就地取水成為空想。
說7·16火場艱苦,原因之一是現場無水。官兵自己想辦法取水,包括啟動遠程供水係統供水和開車取海水。沒有水,消防官兵怎麼作戰?不僅大火滅不掉,官兵會活活烤死在遍地的流淌火中。消防鐵軍恰在此時顯示出過人之處,他們不畏死,不畏苦,不畏累,不畏火灼煙熏,科學施救,戰術靈活,創造了許多小奇跡,合成人類消防史前所未有的大奇跡。
每個原油罐頂安裝8個泡沫發生器。按書本上的概念,原油罐比居民家裏的高壓鍋還安全。但斷電之後,泡沫發生器毫無作為,火場酷烈,當務之急是冷卻103號罐,阻擊流淌火,防止高危化學品罐群與LNG爆炸。從現場看,完成這些任務幾乎不可能,但最後都變成了可能。這讓曆經磨難的火場官兵覺得有幾分僥幸。事實上,這裏沒絲毫的僥幸,原油大火沒有絲毫仁慈,這是官兵付出全部的生命力量而取得的必然結果。隻不過身在局部的官兵覺不出自己每分每秒的堅持對全局所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