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炮轟倭寇(1 / 2)

此次去美洲的航海路線是,從金陵出發,沿著海岸線到澳門,其實樂文原本沒必要去澳門,但是樂文聽說南海上的一些海賊經常襲擊附近漁民,所以樂文一定去把他們收拾掉的。

澳門在明朝時期是一個以養蠔為主業的小漁村,“澳”在廣東是特指比較小型碼頭,由於這裏是珠江八個入海口之一,所以被稱為“澳門”。

然後再從澳門--馬尼拉--北馬裏亞納群島--硫磺列島--南鳥島--威克島--中途島--夏威夷群島--雷維亞希和多納群島--瓜達盧佩島--北美洲海岸。

航行問題,走倭寇黑潮水道,航行上順風順水,雖然接近西風帶,但北半球西風帶由於不是環球洋流,風浪較小,尤其是夏季6-7月風平浪靜,在七月末颶風季節前通行較為安全。

太平洋航線還可以夏威夷群島做補給,從帆船時代的航海角度來說,走北太平洋夏季航線,利用的是西風帶,和沿岸暖流以及季風。

西風帶又稱為風暴圈,風浪大,但是南半球西風帶因為是形成了環球洋流,風暴極大,被稱為海上墳場,是寒流。北半球因為大洲阻擋,形不成環球的洋流,風浪較小,並且是暖流。尤其是夏季。順風順水,風暴較少。

走太平洋航線,夏季走西風帶,雖不如信風帶,但是北太平洋夏季風浪小,而且可以借助夏威夷,到了沿岸,可以借助暖流和信風向南到墨西哥。

百餘艘大樂朝帆船,動力以揚帆為主,兼以劃槳助推,船上還設計有帆腳索,可以牽動帆頂風的那一麵,使船在橫風的情況下仍能順風航行,專門設有固定船槳的裝置。

浩浩蕩蕩的沿著太平洋航線,依靠航海羅盤指南針和斐羅特做向導,便朝著航海路線出發了。

其中樂文所乘的皇船是大樂帆船中最大的一艘艦艇,皇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長五十一丈三尺,寬二十一丈,載重量八百九十噸,這艘艦艇如果說在大樂算是第二大的艦艇,那麼全世界就不敢說他們最大的艦艇為第一大的艦艇。

總體設計上采用縱帆型布局、硬帆式結構,帆篷麵上帶著撐條相當於筋的加固作用,船形結構:底尖上闊、首昂艉高加橫艙壁船形影響船速和船體的平穩,采用的是底尖上闊,首昂艉高的船形,這種船形在惡劣海麵控製平穩的性能較高,而且還在船的底艙壓載了土石,穩定性可以說在當時首屈一指,為了進一步提高穩定性。

這種麵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進一步減小船體向兩側晃動的幅度,船體結構還有一個當時獨一無二的設計就是設有多道橫艙壁。用木板將船內隔成不同船艙,並且彼此密封。這樣不僅加強了船的結構,而且具有分艙水密抗沉作用。

皇船先為了防止漏水產生的安全問題,皇船在設計的時候就用隔艙板把底部的船艙分成了一個個艙區,類似的船艙至少多達十多個。

另外為了提升船隻的抗撞能力,皇船的船隊還在隔艙板與船殼板用扁鐵和鉤釘相連,船殼板局部則由三層薄板疊合而成非常堅固。由於船艙與船艙之間用隔艙板嚴密分開,因此在遠洋航行中,即使有一兩個艙區破損進水,水也不會流到其它艙區。因此從船的整體來看,仍然保持有相當的浮力,不致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