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猶太人做生意的6個忠告(1)(3 / 3)

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當他苦於不能出手時,一個主意冒了出來——給總統送一本,並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哪有時間與他糾纏,便隨口而出:“這本書不錯。”於是出版商便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書就銷售一空。

時間不長,這個出版商又有賣不出去的書,他便又送了一本給總統。總統鑒於上次經驗,想奚落他,就說:“這書糟糕透了。”出版商聞之,機靈一動,又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有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搶購,書又銷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教訓,便不予回答而將書棄之一旁,出版商卻大做廣告:“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一搶而空,總統哭笑不得,商人大發其財。

“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這就是猶太人,不管怎樣他們都能掙到錢。借用資源是猶太商人的拿手好戲,隻要他們動腦,總能夠成功。

沒有哪種行業比另一種更好

沒有哪種行業比另一種更好。想要賺取更多的錢,主要不在於你幹什麼,而是取決於你怎麼去幹。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市建在聖勞倫斯河的一個島上,聖勞倫斯河可以說是加拿大東部人民的母親河。在蒙特利爾市有一條很著名的街道叫聖勞倫斯街。在這條街上,有一家同樣著名的餐館,這是一家猶太人開的熏肉店。這家熏肉店,據說是早年由從波蘭或羅馬尼亞過來的移民所開。這家烤肉店在當地既不占先機,也不占主流,但它卻很有特色,很有名氣。它的名氣甚至使它成了城市的一個亮點,不僅當地的食客很多,外地來的也不少,很多旅遊方麵的雜誌甚至把它列為蒙特利爾市的一個重要景點。於是近處的、遠處的,東方的、西方的,有錢的、沒錢的,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慕名湧到了這裏,使這裏每天都要出現排隊候餐的盛況。

聖勞倫斯街是一條很古老的街道,那裏的建築物大多顯得很陳舊,而這家店的店麵就更是不起眼了——僅有一間單開門鋪麵。裏麵的店堂實在太小,恐怕不會超過50平方米。設施也很陳舊,不過這裏的衛生卻一點都不含糊。

熏肉店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快餐食品店。這裏可供選擇的主食也真是簡單得很,除了麵包夾熏肉的三明治食品,還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當然還要數熏牛肉(客人大多點了這道菜)。這些東西的價格很便宜,就4~7個加元左右,在當地也就是一餐漢堡包的價錢。此外,它既是老外們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麵包三明治),又與當今最流行的漢堡包風味迥然不同。漢堡包大多加有很多奶酪,而這裏就是熏肉或烤肉味,漢堡包配餐的飲料大多是可樂,而這裏的客人大多點的是一種帶甜酸味的櫻桃可樂。

店裏做的熏肉,都是選上等牛肉為原料,製作過程也相當複雜。據說是要先將牛肉醃10天以上,然後再熏10個小時。由於配料用的是祖傳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過該店做出來的肉的確很香,很嫩,也很鬆軟,嚼在嘴裏感覺它很快就化成渣了。

餐飲業素來競爭激烈。當地其他餐館的生意並不好做。可這家熏肉店,據說已傳了三代,而這家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紅火。但這麼多年,他既不開分店,也不搞裝修,甚至沒風格。想來,也許第一代移民遠涉重洋來到這裏時,他首先考慮的還是如何靠手藝謀生,當他在這裏找到市場、打開銷路時,他可能壓根兒就沒想到過要衝出什麼洲,走向什麼界。估計在他們心裏,做熏肉的就應當做好熏肉。幾十年下來,不趕新潮,卻能獨樹一幟;雖然一直固守傳統,卻也能跟上時代;樸實無華,卻能聲名遠播;不搞擴張,卻照樣賺得盆滿缽滿。看來找準位子,踏踏實實,做好本行,也一樣能找到生存發展的良機。

猶太人素以生意精明而著稱於世。北美有很多商界巨頭,都是猶太人。做大做強了的暫且不提,像烤肉店這種做小做精的,也很讓人羨慕。當世界的、全球的餐飲同行為競爭而殺得天昏地暗、人仰馬翻時,蒙特利爾的猶太老人卻幾十年如一日地撥弄著他的熏肉。當這位老板一天下來,照樣坐在壁爐邊計算著收銀機裏流出的淨利潤時,你想想,那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

把錢都揣進腰包不算富翁

對於一個人來說,過多的財富是沒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為了社會在創造財富,並把多餘的財富貢獻給了社會。

《塔木德》說:“如果賺的錢都揣進自己的腰包,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富翁。”

許多在經濟上成功的人都願意慷慨地回饋社會。

英國的牛津和劍橋這兩所大學各有一個“伊沙克·沃夫森學院”,這來自於一個猶太人的名稱。被譽為當代最慷慨的慈善家伊沙克·沃夫森是一個蘇格蘭猶太人,英國最大的百貨公司“大宇宙百貨公司”的總裁。該公司擁有3000多家零售商店,同時涉及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還有水陸路運輸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