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1)(3 / 3)

因此,猶太人對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種很高的品位,他們喜歡豪華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貴的車輛,因為隻有這樣才配得上自己所賺取的財富和自己高貴的地位。

猶太人的節儉精神與他們享受生活並不矛盾。在猶太人看來,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就必須節約資金。但猶太人也同樣認識到賺取財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認為如果賺了錢不用來花,那賺錢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那樣做隻會降低自己對賺錢的興趣。

猶太人在日常生活中,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願意為這樣的高貴的物品付出代價。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經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裝飾豪華的中國餐館和意大利餐廳,坐著頗有紳士風度的猶太人,他們和家人、朋友一邊吃著精美的食品、一邊親密地交談,那愜意的神態讓人羨慕不己。他們毫不吝嗇地把白天賺來的錢花出去,通常可以為了一頓精美的晚餐而一擲千金。為了享受他們是願意花錢的。

為了錢,追求錢,猶太商人的人生目標簡單直截,清晰明確。這對在賺錢上取得成功極有助益。今天,猶太人的神成了世俗的神,世界的神。

有錢賺就不要拒絕

猶太人熱衷於賺錢,這是由長期的生存環境決定的民族特性。但猶太人對錢卻一直保持著一顆平常之心。

對於錢,猶太人既沒有敬之如神,又沒有惡之如鬼,更沒有既想要錢又羞於碰錢的尷尬心理。錢幹幹淨淨、平平常常,賺錢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以錢為生,這隻是猶太人樸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

一位無神論者來看拉比。

“您好!拉比。”無神論者說。

“您好。”拉比回禮。

無神論者拿出一個金幣給他。拉比二話沒說裝進了口袋裏。

“毫無疑問你想讓我幫你做一些事情,”他說,“也許你的妻子不孕,你想讓我幫她祈禱。”

“不是,拉比,我還沒結婚。”無神論者回答。

於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也二話沒說又裝進了口袋。

“但是你一定有些事情想問我,”他說,“也許你犯下了罪行,希望上帝能開脫你。”

“不是,拉比,我沒有犯過任何罪行。”無神論者回答。

他又一次給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二話沒說又一次裝進了口袋。

“也許你的生意不好,希望我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問。

“不是,拉比,今年對我來說是個豐收年。”無神論者回答。

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

“那你到底想讓我幹什麼?”拉比迷惑地問。

“什麼都不幹,真的什麼都不幹,”無神論者回答,“我隻是想看看一個人什麼都不幹,光拿錢能撐多長時間!”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拉比回答說,“我拿著錢就像拿著一張紙,一塊石頭一樣。”

由於對錢保持一種平常的心,甚至把它視為一塊石頭、一張紙,猶太人才不會把它視若鬼神,也不把它分為幹淨或肮髒。在他們心中,錢就是錢,一件平常的物。因此他們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當失去它的時候,也不痛不欲生。正是這種平常之心,猶太人在驚風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臨亂不慌,取得了穩操勝券的效果。

視錢為平常物,是猶太人經商的智慧之一。

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猶太人認為,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較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即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隻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隻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活的錢和活的智慧難分伯仲。

基於這樣的觀念,在猶太人看來,即使是一個十分淵博的學者或哲學家,如果他賺不到錢,一貧如洗,那麼學者的智慧隻是死智慧、是假智慧;真正智慧的人是既有學識又有錢的人,所以猶太人很少讚美一個家徒四壁的飽學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