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2)(3 / 3)

世界股王沃倫·巴菲特從來都是從企業的營運成果中得到投資資訊的。暫且不論他領導的柏克夏的投資結果,他的這種卓有遠見的目光就值得稱道。他深信股票市場可能會暫時忽略了企業的財務成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提供持股人更多的股權價值後,市場價格終將證實一家公司經營的成敗。華爾街著名投資人格蘭姆告訴巴菲特:“短期來看市場是個投票機器,但長期來看則是個秤重器。”他樂於忍耐。事實上當柏克夏企業的股權價值以令人滿意的速度上升時,他希望從股票市場慢一點知道消息,這樣他才有足夠的時間以便宜價錢購買更多的股份。

當巴菲特判斷某家公司會是很好的投資目標時,股市也會很快地加以正麵回應。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他不會因為股價短期上漲而強迫賣出手中的股票,而是認為華爾街的名言“隻要有利潤,你就不會破產”是個愚蠢的建議。

費歇曾經告訴他:“你手上持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現金好,否則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巴菲特認為,隻要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充滿希望並令人滿意,或管理者能勝任其職務而且誠實,同時市場價格也沒有高估此企業,那麼他就相當滿足於長期持有任何證券。如果股票市場確實過分高估某家企業,他就會將其股票賣出。此外,如果他需要現金,以購買別家可能被過分低估的或是有同樣的價值,但他更了解企業的股份,就會出售公認或被低估的證券以兌換現金。

即便在這種炒股的策略下,巴菲特在1987年也說有三個普通股,不管股票市場如何過分地高估它們的股價,他都不會賣出。它們分別是華盛頓郵報公司、GEICO和首都/美國廣播公司。1990年,他將可口可樂的普通股也列為永久持股。

這種始終不渝的態度,使得這四個投資和柏克夏所控製的企業地位相等。巴菲特從不隨意賦予這種永久性地位的。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一家公司不是在巴菲特購買它之後就自動地被認定為“永久性”持股。柏克夏·哈斯威已經擁有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份20餘年,也擁有GEICO的股份18年。巴菲特在1977年首次購買首都公司。他雖然在1988年就已經購買了可口可樂的股票,但到1990年它才被提升到永久持股的地位。

經濟自立與儉約精神

猶太人雖然是一個小的種族,但他們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秘密之一就是他們在經濟上的獨立精神。猶太人在飯後唱的祈禱文中有這樣的話:

“上帝啊,製止我們從別人那裏借錢和領受禮物吧!讓我們借助你那寬大神聖的雙手吧!無論在哪裏我們的行為都不會使您受辱。”

猶太人把尋求別人的幫助視為恥辱。不論多麼貧困,不論怎樣在低穀裏掙紮,仍然保持這個意識,以鮮明的獨立精神繼續生活,這就是猶太人的麵貌。否定對他人的依賴和順從,獨立地生存就是猶太人靈魂的根源。猶太人明白,要想取得獨立和自由,必需學會忍受貧窮。所以,有很多猶太人拒絕政府的生活保障,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即使這樣,他們也決不向貧窮妥協,而是不斷地嚐試怎樣重新站起來。這就是猶太人和其它小種族的區別。

猶太人亞伯拉罕·拉姆五十多歲,是一個實業家。他在孩提時代就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和其他剛剛來美的猶太人一樣,他的父母當時也是身無分文。但是他勤勉刻苦,最後擁有的財產可以讓他一生衣食無憂。他在好萊塢有一所漂亮的公寓,在那裏,他和妻子二人過著悠閑自得的生活。有人拜訪過他。

“亞伯拉罕·拉姆,你是怎樣賺到這麼多錢的?”

“沒怎麼樣啊!不浪費就可以做到了。”

一般人認為猶太人十分小氣,事實上並非那樣。他們在應該花錢的地方從來不吝嗇,比如在教育和慈善事業或是具有互助性質的公用事業上,他們出手往往十分大方。要做這些事,他們平時當然要節省一點了。吝嗇鬼是對金錢吝嗇,而猶太人是對奢侈的東西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