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有方有圓,有剛有柔(2 / 2)

南越王趙佗,原本是秦朝派到廣東、廣西管理南方的地方官,秦朝滅亡之後,他自立為王。漢高祖平定天下以後,不願再動用刀兵,對他實行了安撫政策,仍任命他管理南方,並給以賞賜。這種懷柔政策使得漢朝的南疆和偏遠的地區得以安寧。可是呂後當政時,卻將南方視為蠻夷,並製定一些民族歧視和壓製政策,最終激起了趙佗等人的反抗。

漢文帝即位以後,重新恢複了漢高祖劉邦推行的安撫政策,除了給趙佗許多的賞賜以外,還給他的親屬加封官職。這一切使趙佗深受感動,自動廢除了王號,並上書請罰,發誓永遠向漢朝稱臣。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做人光有軟的或硬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則是軟中有硬。生活中,我們可以把強者的發威視為“硬話”,而把強者的“施恩”視為“軟話”。軟硬齊施,雙管齊下,因人因事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強者用“硬話”發威以後,給他人以一段時間檢討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失,然後強者可以有計劃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可以把自己認為有影響的人先找來,進行深入地長談,用詞也不妨懇切些,態度要真誠自然,讓他感覺到你確實是器重他。這就可以在一種“軟”性氣氛中真正感動別人。

強者隻需通過這些中間人的傳播作用穩定大局,而不需直接出麵。由有影響的人把強者的意思傳達給其他他人,每個人都會反應過來:“原來他也不是冷酷無情的。”他們也許會想到,隻要好好幹,強者還是會欣賞自己的。

可見,強者的“硬話”發威是強硬的一手,鎮住了局麵,再通過“軟話”把意圖緩緩地傳遞下來,浸潤到每個人的心中。

強者深知,“威”雖然是對眾人而發,但對個別人而言,應該有不同的做法。“軟”和“硬”是相對而言的,不可千篇一律。

這裏要注意“過猶不及”,有的人用高壓的辦法是根本無法解決的,這時就需要“軟”話那一套。他們一旦體會到強者的恩惠,就會以“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來回報你。這種情況也是在發威,隻不過這裏是施威於無形之中罷了。

有威懾力的強者通常決斷力強,辦事爽快果斷,常常是一字千金,以此可以使他人折服,人們也會因為佩服他而自覺地向強者靠攏,全心全意地接受強者的領導——以剛製勝,以柔克剛這就是強者的生存法則。

強者生存之道:

方圓得當,剛柔相濟,強者總是恩威並施,深喑待人接物需要恰到好處的道理,這樣不管做什麼,都會遊刃有餘而又不失君子風度。

§§第八章 做到屢敗屢戰,從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