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潛規則四:能屈能伸,成大事的“彈簧”之道(3)(3 / 3)

同鄉之情最容易貼近,洋買辦在自己麵前是個弱者,更能使上海人的自尊心獲得滿足並慷慨地付出同情。業務科的人替邵先生出謀劃策了:隻要邵先生把日本老板帶到公司裏來,公司領導就不得不出麵接待,到那時大夥幫著說說,再特別強調一下你們商社是我們公司的老關係戶,成交就不困難了。

話劇上演了,很簡單但很成功。公司頭頭見到了日本人,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雙方拍板成交用了不到一個小時。邵先生經他人之手導演的反客為主,恰好符合中國的國情——倘若隻是打通上層,那將麵對下麵各個環節的困阻,未必辦成事情;假如僅僅疏通下層部門,也不一定能與當權者簽約,因為下麵的人為避嫌而不肯多說話;唯有借助於以內為外、以外為內的角色移位,才能達成交易。此後,大神株式會社駐滬商務處很快成為上海這家五金公司的主要外銷渠道,而上海這家五金公司也逐漸變作大神株式會社駐滬商務處的重要業務支柱。雖然雙方還算得上互惠互利,但誰又能算得清是否利益均等呢?

點評: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典型事例。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商場上,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場合,都要保有能屈能伸的品質,這樣才能圓滿做人,成就大事。

14.該傻時傻,該瘋時瘋

明成祖朱棣,本為燕王,就是靠裝瘋這一招贏得了時間,最終發動了叛亂,打敗了建文帝,登上了皇位,成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君主。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許多兒子,其中朱棣為人沉鷙老辣,很像朱元璋,在太子朱標病死以後,朱元璋曾想立朱棣為太子,但許多大臣表示反對,理由為:如立朱棣為太子,對朱棣的兄弟無法交待,一是不合正統習慣。朱元璋無奈,隻得立朱標的次子(長子已病死)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皇太孫即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年齡既小,又生性仁慈懦弱,他的叔叔們各霸一方,並不把他看在眼裏。原來,朱元璋把自己的子侄分到各處,稱作親王,目的是為了監視各地帶兵將軍的動靜,以防他們叛亂,後來就分封各地,成為藩王。這樣,許多藩王就擁有重兵,如寧王擁有八萬精兵,燕王朱棣的軍隊更為強悍了。這樣一來,建文帝的皇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一些大臣的鼓勵之下,建文帝開始削藩。在削藩的過程中,殺了許多親王,其中當然也有冤殺者,燕王朱棣聽了,十分著急。

好在燕王朱棣封在燕地,離當時的都城金陵很遠,又兼地廣兵多,一時尚可無虞。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謀士,他對朱棣說:“我一見殿下,便知當為天子。”相士袁珙也對朱棣說:“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過四十,長須過臍,必有天子,如有不準,願剜雙目。”在這些人的慫恿下,朱棣便積極操練兵馬。

道衍唯恐練兵走漏消息,就在殿中挖了一個地道,通住後苑,修築地下室,圍繞重牆,在內督造兵器,又在牆外的室中養了無數的鵝鴨,日夕鳴叫,聲流如潮,為了不使外人聽到裏麵的聲音。但消息還是走漏出去了,不久就傳到朝廷,大臣齊泰、黃子澄兩人十分重視此事,黃子澄主張立即討燕,齊泰以為應先密布兵馬,剪除黨羽,然後再興兵討之。建文帝聽從了齊泰的建議,便命工部侍郎張咼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謝貴、張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開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馬守山海關,保衛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諸王。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對他十分懷疑,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個兒子高熾、高煦和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忽報三人前來,就立即召見。言談之下,建文帝覺得除朱高煦有驕矜之色外,其他兩人執禮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朱元璋,建文帝便想把這三人留下,作為人質。正在遲疑不決之際,朱棣早已料到這一手,飛馬來報,說朱棣病危,要三子速歸。建文帝無奈,隻得放三人歸去。魏國公徐輝祖聽說了,連忙來見,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照。原來,徐輝祖是徐達之子,是朱棣三子的親舅舅。他對建文帝說:“臣的三個外甥之中,唯有高煦最為勇悍無賴,不但不忠,還將叛父,他日必為後患,不如留在京中,以免日後胡行。”建文帝仍遲疑不決,再問別的人,別人都替朱高煦擔保,於是,建文帝決定放行。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後悔,臨行時偷了一匹徐輝祖的名馬,加鞭而去。一路上殺了許多驛丞官吏,返見朱棣。朱棣見高煦歸來,十分高興,對他們說:“我們父子四人今又重逢,真是天助我也!”

過了幾天,建文帝的朝旨到來,對朱高煦沿路殺人痛加斥責,責令朱棣拿問,朱棣當然置之不理。又過了幾天,朱棣的得力校尉於諒、周鐸兩人被建文帝派來監視朱棣的北平都司事張咼,謝貴設計騙去,送往京師處斬了。兩人被斬以後,建文帝又發朝旨,嚴厲責備朱棣,說朱棣私練兵馬,圖謀不軌。朱棣見事已緊迫,起事的準備又未就緒,就想出了一條緩兵之計:裝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