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潛規則七:巧施“心計”,“貪”機遇成大事(4)(3 / 3)

在美國西部開發階段,曾經掀起淘金熱潮。淘金生活異常艱苦,最痛苦的是沒有水喝。人們一麵尋找金礦,一麵不停地抱怨。

甲嘀咕:“誰讓我喝一壺涼水,我情願給他一塊金幣。”

乙宣布:“誰讓我痛飲一頓,龜孫子才不給他兩塊金幣!”

丙發誓:“老子出三塊金幣!”

在這種抱怨聲中,亞默爾發現了機遇:如果將水賣給這些人喝,比挖金礦更能賺到錢。於是他毅然放棄淘金,用挖金礦的鐵掀去挖水渠,將水運到山穀,一壺一壺賣給找金礦的人。

一起淘金的夥伴們都紛紛嘲笑他“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這種蠅頭小利的買賣。”後來,那些淘金的人大多空手而回,很多人甚至忍饑挨餓、流落異鄉,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內靠賣水發了大財。亞默爾發財的機遇並不是上帝賜給他一個人的,淘金者都深感沒水喝的痛苦,人人都聽到了那一片抱怨聲,可是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機遇,甚至還嘲笑亞默爾的做法。生活中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人們往往從表麵上或者從客觀上探尋成功的原因,歸之於條件,歸之於機遇,而實際上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素質。亞默爾正是具有其他淘金者所沒有的敏銳的洞察機遇的素質,決定了他能夠發現、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機遇。

大家都看過關於泰森打擂咬耳醜聞的報道。許多人看過去就算了,最多把它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誰能意識到這就是個發財的良機呢?想不到美國的一個巧克力商人在咬耳醜聞發生之後,趕緊推出了一種形狀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麵缺了一個小角,象征著被泰森狠咬的那隻著名的霍利菲爾德的耳朵,巧克力包裝上還是有霍利菲爾德的大照。此舉立刻使這個牌子的巧克力倍受世人關注,在諸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脫穎而出。這個巧克力商人就這樣發了大財。泰森咬耳醜聞,全世界十幾億甚至幾十億人都知道,但是發現這個發財良機的隻有這個美國商人。

抓住機遇,首先必須發現機遇。生活中處處充滿機遇。社會上的每一項活動,報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際中的每一次交往,生活中的每一次轉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給你帶來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可能是一次選擇,一次機遇,是一次引導你走向成功的契機,問題在於你自身的素質,在於你是否能發現每一次機遇。不要以為機遇難尋,其實機遇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就在我們的手上。

也許你不信,你會問機遇究竟是什麼呢?實質上機遇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具體地說,在特定的時空下,各方麵因素配合恰當,產生有利的條件;誰人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這些有利條件便是機遇。

對於發展者來說,機會有三項要素,即資源、利益和條件的配合。

資源包括個人的知識、技能、人際關係的技巧、智慧、財富、膽量等等,也包括機構或企業的人才、資本、科技、設備、現有的產品或服務,等。

利益是機會的主要內容,也是創造機會的主要目標。一種條件如果不能為人們帶來利益,那就不是機會。利益可以是金錢的收入、名譽的提升、形象的建立或改善;而建立聲譽和形象最終也會帶來金錢的收入。利益在不同行業裏各有不同的具體表現,例如,酒店業要求客房的人住率保持高水平,百貨業要求貨品流通迅速。而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利潤、降低成本等,是各行各業同樣的追求。

條件的配合是指客觀環境和創造機遇者的主觀條件互相配合。首先是客觀因素的變化,造成有利的投資環境。例如經濟複蘇,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價急漲,這是把資金投入地產市場的有利環境。其次是指創造機遇具備足夠的條件去利用這個有利的環境,例如買地、發展土地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以及發展者個人的眼光、膽識和決斷力等。最後是指主、客觀因素剛好配合,例如,在地價快要急漲時,先已預見這個趨勢,又具備投資的各項條件。

現在,停止抱怨,仔細看看你周圍到底有沒有機遇。

假如你希望成就大事,就要為它創造條件。

成功者查理如是說:“我能確切地告訴你,因為這似乎就發生在昨天。在大學讀書期間,我與一個從衣阿華州來的同學同住一間寢室。一天晚上,當我們一夥人團團圍坐談論生活時,他走了進來。我敢說他很興奮,但是在大家離開前他沒說什麼。人們剛走,他就禁不住脫口而出:“我家發財了!我的母親今晚打電話給我,說今天早晨,她去信箱取郵件時,發現一張票額89000美元的支票。”

最初的驚奇之後,我的反應是難以掩飾的嫉妒。我向他了解事情的全部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