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慕容戰敗(1 / 2)

幾天之後,又接得緊急軍報,郭威率軍已到封邱,封邱距都城汴梁不過百裏。

宮廷內外,得知消息,驚慌不已。

皇宮後宮之內,李太後也有所聽聞,想到前番皇帝帶人前來時,自己苦勸無果,不禁潸然泣下,嗚咽道:“皇帝本就年幼,心性未成,誤聽他人之言,現在遭受此禍,後悔不已啊!”

此時的朝廷之上又是一番激烈爭論,商定下來決定馬上出兵,但禁軍的情況卻讓李業等人有些擔心:禁軍之中原有一些是郭威的手下,或見識郭威的厲害,或受過郭威的恩賜,對於此次出征郭威,禁軍士兵的軍心有些不穩。

李業心想:事已至此,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郭威等人進京,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他。

想到這裏,李業又進宮麵聖,說道:“陛下,今郭威率叛兵前來,禁軍中部分之人畏手畏腳,士氣不振。但人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請陛下傾盡府庫,犒賞禁軍,必能是軍心大振,剿滅郭威易爾。”

站在一旁的左丞相蘇禹珪聽了,急忙反駁道:“府庫一傾,國家將用什麼支出?”

這蘇禹珪,字玄錫,年少時就刻苦學習,性情謙和,虛襟接物,頗通儒學,後來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劉知遠做河東節度使時,得益於他奏為兼判。後來,劉知遠在汴梁建立後漢朝之後,他由觀察推宮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右仆射、集賢殿大學士,與蘇逢吉並相。與蘇逢吉不同的是,蘇禹珪純厚忠實,不似蘇逢吉那麼奸詐,所以聽到李業的話,他立刻起來反對。

此話一出,李業深深對蘇禹珪看了一眼,陰陽怪氣地說道:“蘇相國,此時再像你這等迂腐,恐天子難以顧全,到時你擔待得起嗎?”

漢主劉承祐自知此時再無挽回之地,必須一條路走到黑了,同意了李業的請求。

於是打開倉府,取出錢財,分賜禁軍,將校每人二十緡,下軍每人十緡(一緡就是一串錢,唐末五代是一串錢是一千文)。

得到犒賞之後,慕容彥超入朝奏請道:“陛下慷慨仁義,犒賞三軍,將士們無不感念聖恩,士氣高漲。現在看來,那鄴城軍不過一群螻蟻,禁軍將士沐浴聖恩,必會勇往直前,克敵製勝,願陛下勿要憂慮!

聽完之後,後主劉承祐甚是欣慰。

隨即命人擬旨,正式命令:慕容彥超為前鋒,前鄧州節度使劉重進,與侯益為後應,出兵以拒郭威。

話說慕容彥超接了聖旨,便點齊兵馬出了汴梁城,行至汴梁城外七裏店,下令紮營下寨。慕容彥超待在軍中無事,自覺鄴城之軍距此尚遠,便吩咐手下,讓四周的坊鎮拿出酒食,犒勞三軍。

這明著裏是讓鄉鄰****,實則是暗示手下為禍鄉裏,此種做法必會有失民意,又能如何取勝?

劉重進、侯益率軍作為後應,也都出京,駐紮在離汴梁不遠的赤崗。如此,和慕容彥超軍、汴梁城裏的禁軍互為犄角,也算互相能夠照應。

兩軍待了半日,沒見到鄴城軍到來。

慕容彥超甚是高傲,認為郭威等人畏懼天兵,不敢前來。思量一番,決定率部繼續先前,來到了離汴梁較遠的劉子坡。

忽聽斥候來報,鄴城軍已離此處不遠,慕容彥超便下令就地駐紮,按兵不動。

郭威等人行軍也到此地,同樣聽聞汴梁中出兵到此,郭威因為京城中親屬被害,報仇心切,想一鼓作氣,消滅眼前的慕容彥超軍。

謀士魏仁浦,拉住了他說道:“將軍,我軍方到此處,不知敵方虛實,禁軍不堅守汴梁,也不互相照應,此時隻有一部軍隊出現,看似輕敵冒進,但極有可能是想誘敵深入,圍而奸之。若將軍貿然出兵,容易中了計策,不如修整一番,打探消息,再來定奪。”

郭威一聽,不無道理,命眾將士不可輕舉妄動,先探聽虛實,再做計較。

這一夜,相安無事。

汴梁城外各部行軍備戰之時,皇宮內的小皇帝也沒閑著。

李業等人對劉承祐進言說道:“陛下,臣以為:為震懾郭威叛軍,樹立皇家風範,請陛下親出汴京,慰勞禁軍將士。如此,不光軍心大振,也可現實聖上的雄心,讓郭威等人見識一番。”

劉承祐一聽,甚是有理,便去稟明李太後。

事已至此,李太後認為皇帝不能一再的糊塗下去,一錯再錯,苦苦勸解道:“郭威等人是皇家故舊,若非逼迫甚緊,家族被滅,何至如此!此時隻要守住都城,下詔寬慰,平其冤屈,厚葬家人,給郭威等人一個交代,郭威必會遣散眾兵,此戰自解啊!到那時,君臣名分可以保全,更不會傷及無辜,請皇上慎勿出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