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剿滅黃巾二才大施連環計
血魔現身秦旋秋再擺祭壇
劉備用田,沮二人計謀,賺了平原,遂升田豐為正軍師,沮授為副軍師,二人欣然領命,眾將皆服,又令秦天,張飛,文醜,崔琰繼續鎮軍城外,自領眾人進城升堂計議,劉備曰:“探馬來報,翔龍穀兩側山勢奇俊,高不可攀,其後直達安德,延綿二十裏,張角龜縮不出,無可奈何,諸公有計破乎”。
:“既如此,就來個驅蛇連環計”田豐起身曰。
:“噢!此蛇怎個驅法,望軍師明示”。
田豐自懷中取出一圖,指圖謂眾曰:“平原背靠黃河,遣一軍以高唐為港,順流而下,直達安德,取了安德,為防青州管亥來襲,著將領軍一萬鎮守,即兵堵安德翔龍穀口,此時,張角必死命反撲,吾軍可溝壕強壘堵之,如若堵截成功,再遣一軍假做欲堵平原穀口,其堵截速度越慢越好,這邊吾軍假意撤出平原,向清河而去,於清河分三路悄至平原城南,西,北三麵埋伏,城中著一將領軍兩萬,稍做抵抗,即從東門撤出,再於城中伏軍兩萬,化為平民,張角見後路被堵,又平原穀口一軍來堵,然進展緩慢,見平原軍少,定引軍衝破堵截之軍來占平原,而堵截之軍稍做抵抗即大敗而逃,吾軍再於來路分兩路埋伏,第一路放過前軍,專殺後軍,折其人馬,張角必定會回軍來救,然第一路埋伏之軍隻追至一裏即返翔龍穀,斷其後路,張角已膽寒,必不肯戀戰,舍棄平原又怕吾軍各處埋伏,令其得不償失,還不如拚死占得平原,還有一線生機,必又揮軍來占平原,第二路伏軍又斬其後軍,追至一裏,即可返穀而去,等其占了平原,吾軍四麵合圍,裏應外合,張角敗矣”。
:“計雖好計,然吾軍力連援軍隻十四萬,而賊軍有二十五萬之多,吾軍分路擊之,軍力不夠矣”,劉備歎然。
:“元帥勿慮,吾與元皓已有計議,可遣人去鄴城請大將軍何進來援”,詛授出列稟曰。
:“何進虎狼之輩,屆時吾軍一無所獲也”閻圃輕歎。
:“不然,吾必不叫那何進取一分一厘”,沮授笑然。
眾人連問如何,沮授道出如此雲雲,眾人驚歎,正此時,軍士來報,鄴城大將軍何進遣當朝驃騎將軍董卓率軍前來助陣,董卓已至議事廳外。
:“不請自來,非奸即盜矣”,沮授,田豐二人相視大笑。眾將隨其哄笑,劉備罷了眾笑,正欲整衣出迎,突聞帳外大喝:“走開,吾乃驃騎將軍,誰敢擋吾”,門簾一掀,進得一九尺彪形大漢,黑麵橫須,肩寬臂圓,身著麒麟甲,腰掛天子劍,甚是威風,身後跟得二隨從,來人進帳不視眾人一眼,一臉傲態,勿自走上廳中台階,向劉備橫視一眼,劉備趕緊起身讓座,大漢不理劉備,竟自坐了,眾將大怒,紛紛起身撥劍。
:“吾乃西涼董卓,當朝驃騎將軍,誰敢動吾”,董卓兩眼環瞪,劉備怕事鬧大,揮手製止,拜曰:“將軍大駕光臨,乃義軍幸事,不知將軍帶來多少人馬”。
:“大耳小兒還算懂事,吾帶來本部西涼軍馬十萬,夠用乎”,董卓傲然曰,眾將聞董卓竟呼元帥為大耳小兒,極其不敬,又欲動手,劉備忙打圓場,遣散眾人出去,自陪董卓,眾人恨然出廳,田,沮二人急拉眾人至一密宅商議,沮授曰:“諸公切勿為此小人動怒,西涼騎兵,天下聞名,吾軍正直用人之時,切勿壞了大事”。
:“是矣,那董卓隻是好大喜功,貪財好色之徒,吾必不叫他得一絲好處,嗬嗬”,田豐笑言。眾將聞言,方才釋然。
眾人遂商議如何對付董卓,田豐,沮授二人道出計策,眾人大笑不已。
議事廳,劉備正陪董卓飲酒,軍士來報,副軍師沮授求見,劉備正欲動口,那董卓自作主張,喝曰:“無知小兒,不知吾飲酒正歡乎”。劉備鄒眉,躬稟曰:“將軍勿怒,且等其進來問其何事再飲不遲”。轉首不理董卓,喚沮授進見。
沮授進來,向劉備眨眼,劉備會意,躬身曰:“備不勝酒力,欲去更衣,將軍慢飲,備稍後即回”。
:“且去且去”,董卓極其不耐。
劉備出去,沮授曰:“將軍,小人為將軍備的好禮,望將軍笑納”。
:“什麼好禮,拿上吾觀”,董卓聞有好禮,雙眼發光。
詛授拍手三下,隻聞聲樂齊鳴,門外進得數名舞妓,雖不是天姿國色,然仍美貌無比,隨聲樂節奏,飄然起舞,居中舞妓,媚功暗施,隻喜得董卓忘乎所已,須臾,劉備進來,躬身曰:“將軍海量,備不及矣,今大戰在即,還望將軍發號施令,以破賊軍”。
:“些許小事,汝處置即可,勿要再煩”,董卓眼中隻有美女,軍國大事皆拋於腦後。
:“如此吾軍力不足,無將軍大軍相助,怕不敵也”,劉備作勢為難。
董卓大是煩燥,晃手止住,自懷中取出兵符曰:“放心放心,吾本部軍馬任汝調遣,此乃兵符,暫借於汝”,語落付兵符與劉備,劉備還是為難曰:“如此將軍手下眾英雄能否聽備調遣呢”?
:“汝竟如此羅嗦,吾佩劍拿去,不從命者汝但斬無妨”,董卓暴起,怒不可竭,自腰間解下佩劍,擲與劉備,劉備接下,躬身曰:“那不擾將軍雅興,將軍慢飲,備去矣”。
:“汝二人皆出去,勿來煩吾”。董卓懶的看其一眼,自顧自欣賞眼前秀色。
劉備,沮授二人躬身出門,心中狂喜,門外眾將早已等候,聚上前來相問成乎,劉備取出兵符輕晃,眾將大喜,原來詛授暗施眼色於劉備,是要劉備出門,田豐授計,劉備得計方討得兵符,佩劍。
劉備取得兵符,即率眾回城外軍營升帳,見眾軍齊至,劉備令曰
:“張遼,張合,關羽,田豫聽令”。
:“在”,四人出列接令。
:“令汝四人領軍四萬,由高唐順流而下,直取安德,限期八日堵截安德翔龍穀口,即刻出發”。
:“遵命”四人接令去了。
:“秦天,張飛聽令”。
:“在”,
:“令汝二人領軍兩萬,化為平民,深藏城中,以城外火箭為號,裏應外合”。
:“遵命”。
:“文醜,閻圃接令”。
:“在”。
:“令汝二人領軍兩萬,由清河轉於平原城南五裏埋伏,見敵軍進城,於南門殺入”。
:“遵命”。
:“鄒靖,閻柔接令”。
:“在”。
:“令汝二人領軍兩萬,由清何轉於城北五裏埋伏,見敵進城於北門殺入”。
:“遵命”。
:“公孫越,崔琰接令”。
:“令汝二人領軍兩萬,見敵至稍做抵抗,即從東門撤出,見火箭信號,即回身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