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氣區轉悠了半,謝安被書架上的一本本名字或霸氣、或凡、或清遠、或雅致的修煉功法迷花了眼。
有時候謝安會抽出一本來看,竟然看得入迷,忘了繼續尋找,直到醒過神來才現忘了正事。
不過也真是這樣的隨手翻閱,也讓謝安對於許多修真界常識有了大致地了解。
例如這修真分為修氣和煉體兩大流派。
修氣按照修為由低到高可劃分為凝氣,結珠,成丹,元嬰,化神幾個級別,而每一個級別之中又分為了七個階段。
其中凝氣、結珠、成丹還並未能完全舍棄凡胎,隻是引地精華灌溉己身,使修真者仙緣漸成。
到了元嬰階段,修真者就能夠完全脫離塵軀,幻化靈體。
至於化神的大修真者,那可是世間主宰,一念而地色變、一怒而海枯石爛。
煉體按照修為由低到高可劃分為煉肉、鍛骨、結血、金剛、成聖幾個級別。
與修氣不同,煉體的目的不是為了舍棄凡軀,而是通過引地元氣淬煉身軀,以洗褪凡塵,最終成聖。
這煉體的五個級別和修氣的五個級別相互映照,分不清孰強孰弱。
所謂萬法歸宗,無論修氣還是煉體,最終的目的都是要達到突破凡塵,成就仙緣。
既然兩種方法都能達到彼岸,所以世間之人多選擇隻修一種以圖快捷。
但也有人選擇兩種皆修,一這為主一者為輔,就像那老者給謝安的建議。
這是因為修仙界的險惡總是難以預料的,隻修一種固然便捷,但有時會因短板太過明顯而陷入危險之中。
修氣之人軀殼脆弱,煉體之人氣息渾濁,而兩相結合之後,雖然進度緩慢些,但卻更加穩妥,所以雙法皆修的方式也受到不少修真者的追捧。
在學習了不少修真界常識之後,謝安也終於找到了老者推薦的兩本修氣功法。
《清風訣》相較於其他的書籍而言要薄一些,而當謝安翻看到這套功法的注釋時,也就明了。
這《清風訣》隻是殘卷,本是分為上下兩卷,但是落雲宗隻得到了上卷的抄錄,下卷卻是不知所蹤。
不過即使是殘卷,但這《清風訣》也不是一般功法能夠比擬的,因為創出這套《清風訣》的人乃是曾經叱吒過修仙界的一位劍聖,這本功法上略微羅列了這位劍聖當初的光榮事跡,但即便隻是略微的描述,也夠令謝安心生向往的了。
如果能夠練成劍聖那般的存在,報仇肯定不在話下。
不過可惜的是,這套功法是殘缺的,沒有人知道下半卷在這個世界的那個角落裏藏著,或許早就在世間消失了也不定。
更為關鍵的是,這套功法對修煉者的要求很高,除非你有縱之姿,否者修煉這套功法隻會是令你走火入魔,斷掉自己的修真之路。
而翻開另一本,這套名為《一法化七清》的功法,這套功法的介紹就普通很多。
找尋這套功法也著實花了謝安一些氣力,最後是在書架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找到,那裏的書上都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像是很久都無人問津的樣子。
這是一套很大眾的功法,而且上麵介紹也很簡單,更加讓引起謝安注意的是,這套功法的介紹上居然還尤其強調了此功法對資沒有要求,隻要不是那種完全沒有修真之緣的人,就連下等資之人都可修煉。
不過伴隨而來的,這種功法風險低,所能達到的頂峰也就不高。
而有史記載以來,修行一法化七清達到最高修為的人,也不過成丹期而已,在那創出清風訣的劍聖麵前簡直是螻蟻般地存在。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套功法的效果不好,所以才被放到了這個角落沒人搭理吧。
謝安拿著這兩套功法,心中暗自好笑,看來這也是那老者對自己的一個考驗了。
如果自己光是看著《清風訣》的光鮮亮麗,忽略了其難度而選擇《清風訣》的話,那他的修仙之路也就沒有指望了。
而如果他能夠抵擋住《清風訣》的誘惑,選擇更符合自己資的《一法化七清》,那麼才能在這修仙路上走得更遠。
雖然隻能修道成丹期,但是對於複仇來,問題應該不大了。
謝安當然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盡管曾經師傅過他是資過人的賜之子,但是這幾年的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笑著掂了掂《清風訣》之後,謝安沒有猶疑,將其放回了原來的位置。
接著,謝安盤膝而坐,直接就在這裏翻開了《一法化七清》。
快的看過之後,謝安大致地了解了這一法化七清的修習理念。
修真之人修氣,就是將自然之中的地元氣吸納入體,經過淬煉之後再在丹田內凝聚,而這些被淬煉過的地元氣能夠為修煉之人直接調用,丹田之內凝聚的地元氣越多,越精純,則修為越高深,而待得丹田之內的地元氣凝練到一定程度之後,修煉者還能讓氣態的地元氣凝結成液態的氣珠,從而踏過一道門檻,闖入下一個嶄新的境界。
而一法化七清就是要將整個丹田內的地元氣化為七份,各自凝聚,待得最終凝結氣珠的關頭合七為一,即可成就正果。
一法化七清的這種方法除了對修行者的資沒有門檻之外,還有一個很誘人的好處,那就是是七份地元氣的分開淬煉,其精度比一期淬煉要更加精純,凝結而成的氣丹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