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源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尊重客觀現實,要始終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並根據變化做出決策,不要一時情緒激動,主觀決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有人曾說過,我每天的工作中,有95%是為了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做預先計劃。換句話說,是為未來而工作。
世界上最貧窮的人並非是身無分文的人,而是沒有遠見的人。隻有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事物,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有一位哲學家到一個建築工地分別問三個正在砌牆的工人說:“你在幹什麼?”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地說:“我在砌磚。”第二個工人抬了抬頭說:“我在砌一堵牆。”第三個工人熱情洋溢、滿懷憧憬地說:“我在建一座教堂!”
聽完回答,哲學家馬上就判斷了這三個人的未來:第一個心中眼中有磚,可以肯定,他一輩子能把磚砌好,就很不錯了;第二個眼中有牆,心中有牆,好好幹或許當一位工長、技術員;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為他有“遠見”,他心中有一座殿堂。
有遠見的人心中裝著整個世界;相反,沒有遠見的人隻看到眼前的、摸得著的手邊的東西,他們急功近利,隻看到眼前的一點小小的好處,殺雞取卵,結果不僅原先得到的一點好處喪失掉,就是老本也未必能撈的回來。
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隻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了,赫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富人轉身走了,窮人當然一直窮著。
眼前的利益終是有限和短暫的。但我們的生命中總會碰到一些沒有遠見的人,而由於特殊的原因,我們又不得不與之發生各種各樣的糾葛。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遠見而要求對方也能具有遠見的頭腦,要求對方輕鬆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那我們多半會以失敗告終。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個:
1、把自己的想法用簡單的方式坦白地講出來,直到對方理解為止。即使對方不能馬上理解自己的意圖,但對自己要達到的目標要非常清晰。
2、把對方短時間內能夠得到的好處告訴對方,要十分具體,不能含含糊糊,不能讓對方有半點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