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裏幾次三番的想要取締宗族勢力,但是卻一直無法做到,就源於塗州地區宗族勢力的串聯,一旦威脅到宗族勢力,這些宗族勢力就會湊到一起,召開一個家族式的會議,號稱小常委,一起抵製壓力,往往結果就是省裏派來的人敗走麥城。
省裏的確是可以不任命這些宗族勢力的人當領導,但是你的工作怎麼幹,隻要給你來個冷處理,誰也受不了,所以也就一拖再拖。
黃省長之所以有意讓劉浩宇來塗州,就是想要利用劉浩宇的手腕和強勢,來打破塗州的利益格局,慢慢的分化宗族勢力。
但是也不得不說一件事,在這種時候,災難來臨之際,宗族勢力又發揮著極大地作用,塗州地區六縣二區,宗族勢力為了保護各自的根基,拚命地發動人手,展開了抗災自救,才讓塗州地區在這風雨飄搖的日子裏,一直堅持到現在竟然還沒有出問題,這也是一個不小得奇跡。
全塗州地區,總計發動將近七萬人上壩,其規模可想而知,哪怕是劉浩宇在南豐或者建寧的威信那麼大,也沒有辦法發動如此的規模。
劉浩宇是見識了宗族勢力,鵲山縣最大的勢力張家,就發動了近萬人上壩,塗州地區黨委副書記張誌華親自在鵲山縣坐鎮,縣城一段的河段上,張家人密密麻麻的,對河道進行著加固維護。
看到如此的場麵,劉浩宇都是一陣震撼,仿佛又回到了六七十年代,老百姓上河工的時候,那場麵震撼人心。
趕到縣城河段的時候,劉浩宇就鬆了口氣,先不管張誌華怎麼樣,為人好也好,不好也好,但是在張家說一不二,這種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也可以說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人也一直釘在大壩上。
張誌華還是比較有眼光的,早在大雨來臨的時候,張誌華就發動了數千老百姓上壩整修加固,才勉強維持到了現在,但是問題是鵲山縣根本沒有什麼救災物資,如今所用的袋子,還是老百姓從自家拿出來的塑料編織袋,白花花的編織袋,延綿十幾裏,將河道兩岸都包圍了起來。
但是也隻有一層,而且沒有打樁加固,隻是在袋子後麵添加了泥土,如今也一樣出現了滲漏,情況也不是那麼好。
張誌華很忙,根本不敢耽擱,拚命地催促鄉親們繼續加固,但是到現在,編織袋都用完了,鵲山縣也被搜刮的差不多了,斷斷續續的幾十萬條編織袋,都是老百姓自己拿出來的,現在這種情況怎麼辦。
聽說劉浩宇來了,人家是帶著物資來的,還有人員和機械設備,張誌華立刻就迎了出來,省委書記的愛將,省長很重視的幹部,哪一個身份也是讓人側目,關鍵是人家有錢,單單為鵲山縣就帶來了三十萬條麻袋,而且物資還在運過來,各種水泥樁鋼管應有盡有。
看著一輛輛的車輛開了過來,張誌華心裏猶豫了一下,還是快步迎了上去,極其熱情的朝劉浩宇哈哈笑道:“劉市長是吧,久聞大名呀,這次能來支援我們塗州,來支援我們鵲山縣,我代表鄉親們謝謝你,謝謝所有的南豐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