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搬遷(1 / 2)

從大壩附近的馬家溝開始,以連成片的小山為根基,一路向北將幾十座小山連成一道大壩,然後再向東,從柴胡李一直到張屯,延綿六十多裏,其中有一道黃龍山,形成了天然的大壩,當然還需要一些處理,不過工作就輕鬆多了。

之後,從張屯往東南,又是一片丘陵地帶,小山連小山,雖然距離很長,也有三十多裏,但是工程量相對較小,兩天時間可能能完成。

為了加快進度,劉浩宇和楊光濤宋永紅他們商量,讓搬遷地的老百姓可以來參加工作,本來劉浩宇是想要給錢的,但是被楊光濤和宋永紅他們拒絕了,兩天的時間而已,拚命地發動群眾,竟然有六千多群眾參與到了這工程中來。

老百姓們隻愛一次見到了劉浩宇,一樣和他們扛著沙袋,拚命的幹活,雨水中都汗流浹背的,露出了肩膀上的傷痕,鵲山縣的老百姓才知道,這位曾經的南豐市常務副市長,在南豐就曾經幾個月去扛沙袋,那可不是作秀,瞧瞧肩膀上的傷痕,就知道劉市長——不,劉書記幹了多久,以至於肩膀上都有一層厚厚的老繭。

這絕對是一個踏踏實實幹事的好幹部好領導,就憑這一點,老百姓們都相信了這位劉書記真的曾經親自冒著生命危險去堵缺口,因此拯救了他們。

至於這位劉書記經濟工作上如何有能力,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這些老百姓也隻是聽聽,不過這位劉書記答應了賠償和災後重建,相信他一定能做到的,至於讓鵲山縣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這個老百姓也相信。

有了數以千計的子弟,動員搬遷工作進行的非常快速,雖然有些老人不願意背井離鄉,一般的子弟說不聽他們,政府的幹部更不管用,但是楊光濤他們一出麵,所有人一下子就被鎮住了,對四大家的族長,即便是四大家之外的鄉親們,也很是畏懼他們,不管怎麼說,一個沒有拉下。

好鄰居和一些企業支援了上百輛車輛幫忙搬遷,當然必須拋棄一切不值錢的破家具,隻帶著值錢的細軟,但是隻是各種家屬牲口,就讓搬遷場麵異常的淩亂。

七個鄉鎮二十多萬人,分別向四個安置點趕過去,鵲山縣以楊大東為首的一些幹部,負責搭建臨時住所,為此劉浩宇從南豐市暫借了一個多億負責安置,各種支援物資從四麵八方運過來。

塗州太窮了,賬麵上都是負數,根本沒有資金可以調動,省裏的資金還沒有到位,劉浩宇才隻能去南豐借錢,不過在得知劉浩宇即將可能出任塗州地委書記,南豐市還是給了極大的支持的,不但是錢,還有很多物資,權當是感謝劉浩宇在南豐做的工作,讓南豐市免於洪水的威脅。

另外,南豐市本身也出於洪水範圍,如果洪水得不到宣泄,同樣可能對南豐很不利,所以無私於公,支援塗州是必須的,而且國家也調動了大量的物資支援塗州,再加上以好鄰居為首的二百多家企業的捐贈,搬遷工作才得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