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紀委最鬱悶了,有人偷偷的反映過,但是市紀委卻沒有動作,數量是很大,但是這算是受賄嗎,而且每一筆數額太小,而且劉浩宇也沒有自己收下,都當成獎勵給下麵的幹部職工了,還交代吃這些東西的時候,好好想一想老百姓為什麼會這麼熱情。
至於那些幹菇,劉浩宇要留著送人,也沒說送給誰,但是紀委知道,真的要是他們敢去查劉浩宇這件事,那絕對是吃不著狐狸惹一身騷,會被淹沒在人民群眾的海洋之中的,人家劉浩宇就是這麼牛。
這件事在水務傳播開來,很多人引用了劉浩宇的話,這是鄉親們對我們工作的認同,也是對我們工作的獎勵,同誌們,吃在嘴裏記在心裏,不要讓鄉親們失望,做事的時候心裏多想一想咱們的鄉親們。
誰也想不到,劉浩宇這一鬧騰,竟然給水務縣留下了一個傳統,老百姓們覺得這樣送東西很有意義,後來劉浩宇走後,政策能延續下來,其實和底下的很多幹部有關係,而且普通幹部們也的確做了很多的事情,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也好了很多,以至於每年這個時候,老百姓們都會自發的組織一次送禮活動,來刺激幹部們多為老百姓幹點事,後來竟然成了一種習俗。
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民意如此,其實正是劉浩宇所要的,看似很普通的一次形成,看似一次有些不知所謂的收禮活動,劉浩宇卻凝聚了民心,更將民意凝聚了起來。
也虧得是劉浩宇,老百姓送的這些土特產,他是一點沒拒絕,要是換一個人還不知道要被說成什麼呢,也就是劉浩宇沒有人敢說什麼,也說不出什麼來。
當然後來收禮的對象,在劉浩宇走後換成了詹天亮,攜民意在身的詹天亮,才能在後來的交鋒中屢占上風,這正是劉浩宇所要的,說是綁架民意也好,說是心機手段也罷,總之麗景花園給詹天亮等人留下了一個了不得的手段。
後來徐仲明來了,本想著大刀闊斧的搞改革,抹除劉浩宇的痕跡,執行自己那一套,但是每每詹天亮提出反對意見,老百姓們就會鬧騰一陣,又是請願書,又是支持信,搞的徐仲明很被動,仿佛不按照詹天亮的意見走,就成了水務縣的罪人。
罪人先不說,但是民意在身的詹天亮。卻是屢屢逼得徐仲明讓步,不然老百姓就會鬧騰起來,搞的徐仲明始終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始終處在劉浩宇的陰影下,很久以後,徐忠明又一次喝酒,自己說了實話,說在水務縣幹的那幾年是這輩子最憋屈的事,徐仲明都後悔去水務縣了,即便是劉浩宇走了好多年,水務縣還是在他的陰影下,你隻能延續他的政策,或者是推陳出新,但是如果想改變那可就難了,動不動就是大事件,不過徐仲明也在水務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怎麼利用民意,和怎麼收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