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合並(2 / 2)

在規劃圖上點了點,這是合陽的一個鄉鎮,六個村子竟然有四座小學,每個學校生源都很少,而且這些村子離的很近,最遠的也不過十裏地左右,這樣的學校存在就屬於浪費資源,在劉浩宇的規劃中,將合並成一個學校,在最中央的村子修建,一是增強師資力量,統合教育資源,另外就是有利於發展經濟。

將自己的想法和黃書記說了一遍,聽得黃德平兩眼直冒光,很多東西都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比如說從學校延伸出去,組建一個市場,覆蓋這幾個村子,將三個村子幾乎連成一片,市場大了,就有一些雜貨鋪小賣鋪,另外像是村一級的醫療站統一設立一個,包括農技站,並且幾天設立一個農貿集,促進商業流通,這樣一來,這幾個村子就活躍了起來,並且向城鎮化靠攏。

這不是個例,有很多學校都是這種情況,去掉的三分之一都是農村的小學,經過這資源整合,老師多了,一些教育器材也都有了,學校能修建的更好,結餘出來的錢,就可以添置一些運動器械什麼的,甚至可以建一個圖書館。

當然這將是一個大工程,不過建寧市人員是有的是,一旦建設起來,絕對是一種資本,將教育資源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而且最大的好處還有一點,這些學校的修建,可以拉動市場經濟,打個比方說,修建學校要用磚瓦水泥什麼的,促進了資源流通,另外還要雇傭人工,老百姓有很多人能找到事幹,有錢掙就不會胡思亂想,反過來會讓治安變得好一些,這都是相輔相成的。”修學校不是唯一的目的,發展經濟才是劉浩宇的想法。

建寧市之所以窮,是因為沒有企業沒有項目,完全就是一潭死水,你想要發展,就要讓老百姓有事情可做,老百姓好混了,也就沒有人願意鋌而走險的去做劫匪,很多事情都是能夠相互作為支撐的。

如果同時修路項目啟動,到時候十幾個億的資金砸進去,那麼多的老百姓都會參與到其中掙錢,開山炸石,擴寬道路,很多工作是不需要什麼技術的,而且建寧市的工資水平真的很低,低的簡直令人發指,就著這麼低的工資還是有很多人搶著幹的,到時候整個建寧市活躍起來,市場經濟盤活,就會催生一些本地企業,隻要做好扶持和規劃,相信建寧市還是大有可為的。

“黃書記,我已經聯係了一家企業嗎,很快就會來咱們建寧考察,打算投資一座水泥廠,都說咱們建寧市窮,沒資源沒礦產,但是石灰岩卻極為豐富,修建水泥廠絕對是好項目,據我估計應該能投資五千萬左右,到時候路修通了,水泥就能運出去了,這行業將是十年之內的朝陽產業。”對於發展經濟,劉浩宇從來沒有停下過想法,第一家企業就看中了水泥廠,暫時會依托修路作為契機,一期投資一千萬,以後逐步投資,拉動經濟,促進發展。當然這隻是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