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平台針對技能培訓,對口外出工作,然後人員管理,以及保障人員的生活工作各方麵的權益,甚至有一些還是定向委培,如今搞的紅紅火火的,各縣市起碼有十幾萬人走出去打工了。
劉浩宇很注重農村人,特別是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由市裏成立義工協會,想法設法的抽調人員,下潛到各縣鎮各村莊,幫扶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作為建寧一項重要工作來做。
也虧了劉浩宇的成績壓得住。所有才分配來的大學生也好,還是專業軍人也好,哪怕是正處級的專業軍人,都要求先去義工協會待半年,在走如崗位,當然都是先報道了,不安排具體職務,等去義工協會回來在安排,義工協會也是一個考驗人的地方。
用劉浩宇的話來說,這樣可以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以後走上領導崗位,就會能幫著老百姓著想,這對於幹部隊伍建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名義上是黨建工作,讓黨員走下去,去鍛煉去體會,才能走上更高的崗位。
這些義工足足有幾百人,可真的做了不少事情,幫助貧困家庭修繕房屋兩千多間,幫助照顧孤寡老人七百多人,另外協調留守兒童上學一千多起,化解村民矛盾數百起,隻是械鬥兩次,幫助公安同誌抓捕逃犯數次等等——
義工們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收集村莊的情況,人員情況,經濟情況,貧富情況,包括地理地質等等,在市裏統一建立資料庫,定時更新,這樣更有針對性可以進行工作,而且卓有成效。
很多工作老百姓並不知道,這個數據庫隻做參考,比如說各村五保戶,以前有弄虛作假的,現在都被清理了,那些真正需要照顧的群體都做好了安排,再比如說失學兒童,不用教育係統費心費力的去調查。
雖然看上去浪費了不少人力,但是其實算下來反而節省了很多人力,讓很多工作都簡單了許多,而且證實了許多,黃書記崔市長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如今大力支持,就是和這工作的成效有很直接的關係。
建寧正在以一種勃勃的生機成長,肉眼看得見改變的速度,現在走進很多村子,雖然依舊還窮,但是人們看到了希望,臉上也能洋溢出喜悅的情緒,隻要不懶生活就能越來越好,那些真正窮困的政府會主動上門幫扶,也讓政府的公信力增加,老百姓開始相信征服了,變化越來越大。
有一次崔市長半開玩笑的說,劉浩宇你的腦袋是怎麼長得,真該做切片研究研究,很多東西做起來,慢慢的就能感覺到改變,義工公社很多人都參加了,活動範圍和幫扶範圍越來越大,政府的公信力也越來越強,已經幾個月沒有發生上訪事件了,義工協會還聯係著各縣個市區的信訪辦,同時還有公安局長熱線,和市長熱線的協調,這項工作,得到了省委郭書記和鄭書記的一致讚揚,並做成了事跡全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