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說話要避免尷尬(1)(1 / 3)

會說話的人一般都是成熟穩重的,特別是身處窘境時,能夠巧妙地以言語化解自己的尷尬境地。

注意禮節,避免忌諱

禮貌是文明交談的首要前提。在交談中要體現出敬意、友善、得體的氣度和風範。要做到禮貌交談首先就要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其次要注意學習一些禮貌忌語,一語不慎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不能夠彌補的。

禮貌忌語是指不禮貌的語言,他人忌諱的語言,會使他人引起誤解、不快的語言。不禮貌的語言,如粗話髒話,是語言中的垃圾,必須堅決清除。他人忌諱的語言是指他人不願聽的語言,交談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如談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語言來表達。港、澳、台同胞忌說不吉利的話,喜歡討口彩。特別是香港人有喜“8”厭“4”的習慣。因香港人大都講廣東話,而廣東話中“8”與“發”諧音,“4”與“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說“4”不可時,可用“兩雙”來代替。逢年過節,不宜說“新年快樂”或“節日快樂”,而用“新年愉快”、“節日愉快”或“恭喜發財”代之。這也是諧音的關係,因為“快樂”與“快落”聽起來很相似。

容易引起誤解和不快的語言也要注意回避。在議論他人長相時,可把“肥胖”改說成“豐滿”或“福相”,“瘦”則用“苗條”或“清秀”代之。參加婚禮時,應祝新婚夫婦白頭偕老。在探望病人時,應說些寬慰的話,如“你的精神不錯”,“你的氣色比前幾天好多了”等等。隨著語言本身的發展,一些詞彙的意義也發生了轉移,譬如“同誌”、“小姐”等,在使用時要針對不同對象謹慎決定。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衝突時,應冷靜處理,不用指責的語言,多用諒解的語言。

此外,在交談中,我們還應當避免爭論的話題,即使你對這個話題有堅定不移的立場,最好也不要提起,因為爭論很容易造成敵對心理,爭執雙方很快會陷入“競爭狀態”,舌劍唇槍,互不相讓,很少有人能對敵對者的攻擊采取溫和的反應,所以最好不使善意的討論變成激辯。

其實,兩個人之間的交談很簡單,隻要找出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就行了。假如對方對你的話題不置可否,你須留意,切勿尖刻、偏執地討論這個題目,還是另擇題目為好。辯論對兩個頭腦冷靜、有談話技巧的對手來說是一種開心的遊戲,可對於容易衝動和脾氣不好的人卻是一件危險的事。人們在交談中常有一些失言:“哎,你兒子的腳跛得越來越厲害了。”“你怎麼還沒結婚?”“你真的要離婚嗎?”等等,一些別人內心秘而不宣的想法和隱私被你這些話無情地暴露了出來,實在是不夠理智的。如果你想讓人喜歡,就不要對跛子談跳舞的好處和樂趣,不要對一個自立奮發的人談祖蔭的好處,不要無端嘲笑和諷刺別人,尤其是別人無能為力的缺陷,否則就是一種刻薄。此外,除非是熟識的親友,不必多談對方的健康問題,他若身有不適,很可能勾起他的愁緒,一旦他抱怨起自己的疾病和痛苦,你又未必會感興趣,但你若沒表露足夠的同情心,則會使對方覺得你冷漠、自私。既然如此,那又何如談些令人愉快的事呢?

一般說來,批評別人的話題應盡力避免,然而讚美別人所做的工作和本領卻是很合宜的,常會使聽者感到愉快。

非常場境,機敏應答

在美國第35任總統候選人的提名過程中,肯尼迪的年輕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利條件。眾議院發言人薩姆·雷伯恩就攻擊肯尼迪是乳臭未幹的幾個民主黨領導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問題拋到一邊:“薩姆·雷伯恩可能認為我年輕。不過對一位已是78歲的人來說,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輕。”可是這個問題始終糾纏著肯尼迪。哈裏·杜魯門在一次全國性演講中向肯尼迪挑戰。“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極其成熟的人。”這位前總統說。肯尼迪用邏輯和機智回敬了他的挑戰。他說,如果年齡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標準的話,那麼美國將放棄對44歲以下所有人的信任。這種排斥可能阻止傑佛遜起草《獨立宣言》、華盛頓指揮獨立戰爭中的美國軍隊、麥迪遜成為起草憲法的先驅、哥倫布去發現新大陸。

肯尼迪在遭到突如其來的詰難時以非常機敏的方式巧妙地回答對方並予以有力的反擊。機敏是機智、敏捷,體現的是人們對矛盾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變通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判定相應的對策,而且還要隨著事情變化不斷調整應變策略。

機敏者一般都是成熟穩重的,特別是身處窘境時,沉著穩重更有助於提供化解尷尬的妙法。鞏俐小姐有次在香港接受訪問,有個記者問道:“您覺得自己漂亮嗎?”這時候回答“是”或者“不是”似乎都不夠妥當,鞏俐想了一下說:“我覺得我的牙齒是漂亮的,雖然不整齊卻與眾不同。”這樣的回答博得了全場的掌聲。

說話要對事不對人

評價或批評,隻能針對一個人的行為、行動和表現,而不能針對這個人,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對事不對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