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兒故事(1 / 1)

至於少兒時期的故事,我現在隻能通過回憶的方式來表達,我能記得很清楚的也就幾件。

小時候,家裏住在農村,爸爸媽媽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家裏很窮,住著用瓦磚蓋的平地房,在屋子的四周都是田野,交通也不方便,更是沒有現在所謂的電腦,手機,平板等。一家人每天晚上吃好飯後唯一跟得上潮流的娛樂活動就是一起圍在那黑白電視前看著現在已經沒有了的節目,家裏養了一隻大黃狗,在一個連肉都很少吃到的家庭居然還能負擔起一隻狗?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這隻大黃狗是我爺爺一次經過農村那種小溝裏撿到的,爺爺說“溝裏有好些水,小黃就在水裏不停掙紮,一直嗚嗚的叫喚,像個可憐的孩子。”於是,小黃來到了我們家,隻要我們有的好吃的,都不會少了它的,即使它是一條狗,同時也是一條很可愛的生命。每天我跑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它是我很美好的童年陪伴。

你看,我們家雖然窮,但從不缺乏愛心。那時候,一輩子好像真的沒有那麼長。

大概在我7歲的時候,家裏四處借錢,為的是蓋一個樓房,有一個安穩雖不漂亮的家。一家人,忙裏忙外,大半年後,房子終於蓋成了!蓋了新房子,這是意味著我們家會有一個新的生活嗎?因為窮啊,過怕了苦日子,所以我們比誰都期待好的生活。看著別人家小康的生活,連我這個孩子都知道我們家在那個時期,真的很窮。因為沒錢交學費,我到了上學年齡還沒能上學。家裏還又欠了十幾萬在外,十幾萬也許現在這個時候不算什麼,但當時那個時代就是巨款了。這大概就是我現在早熟的原因吧。有一天,我拉著爸爸的袖子,我問爸爸“爸爸,我們家可不可以也像別人家那樣啊,我也想上學,我也想有新衣服穿,我們家怎麼才能有錢啊?爸爸你讓我們家也有錢好不好?”爸爸當時什麼也沒有說,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的時候,媽媽跟我說,爸爸跟著工頭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打工。

我那時候不知道那地方在哪裏,隻知道很遠,隻知道爸爸一年才能回家一次。直到長大後才知道,那個地方遠的要坐一種叫做火車的交通才能到達。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爸爸把他自己賣在外地打工,欠的錢也逐漸還清了,家裏的情況也開始漸漸的好轉。在一個孩子的眼裏,最大的好轉莫過於有好吃的吃,有漂亮的新衣服穿。

這樣一家五口幸福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我上初中的時候。那天,三月九日,星期五,天氣灰蒙蒙的,就像病人的臉。那天放學,是我叔叔開車來接我的,我好欣喜,因為終於不要再和很多人擠同一輛公交了。上車後,發現媽媽也坐在車裏,媽媽的臉色看起來並不是太好,她看著我,語重心長的跟我說“爺爺,他走了”。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能讀懂媽媽那句爺爺他走了的內涵。在三月八號星期四的晚上八點在醫院,爺爺去世了,去世前吃了很多東西。享年74歲。沒有一個人想到他會這麼快的走,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世態好炎涼,上帝總是會在你幸福的時候給你一棒頭喝。你還不能去挽留什麼,你隻能平靜的接受這個事實。我記得,爺爺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在宿舍,舍友給了我一個很大很大的蘋果,我當時好想吃掉,可是想到家裏還有個老人,他也很喜歡吃這個叫做蘋果的水果。我就擦了又擦,最後放在了書包裏,想著周五放學帶回家給他吃。後來啊,是到了家,但他沒能吃到,蘋果隻能安靜的擺放在冰櫃前麵的桌子上。冰櫃裏麵,睡著一個安詳的老人,他不能再陪我玩鬧,不能再教我寫毛筆字,不能再給我買小白兔,不能再接我上下學…一想到好多不能再做的事,未長成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我後悔,到現在都後悔。要是早知道,會不會不那麼任性,多給他一點關愛,甚至連他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吧。

爺爺去世的這件事,可能對奶奶有著很沉重的打擊,但在奶奶身上我看不出她的傷心,我隻記得,那天我回家的晚上,奶奶和我說了一句話“孩兒啊,你要懂事啊,你以後再也沒有爺爺了,我也再也一起沒有過日子的人了。”這句話對我影響挺大的,一個頑皮的孩子,剛剛學會懂事的時候,世界上最疼愛她的人就少了一個。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嗎?年少的我,第一次勵誌要成長為一個大樹,讓愛的人得以依靠。

之後的一段時間,家裏又恢複了以往的祥和,可能隻是表麵上的吧,由於爸爸外出打工,家裏就剩下我們三個女人,我們得彼此依靠,彼此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