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不做金錢的奴隸(1 / 1)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是這樣的賺錢觀念,即決不讓賺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新鮮刺激的遊戲,他認為隻有這樣遊戲的心態去賺錢,才是良好的賺錢心態。

有一位演講者在一個公眾場合演講,為了證明人在任何時候都要看得起自己,他拿起了50美元,高舉過頭頂。“看,這是50美元,嶄新的50美元。有誰想要?”結果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然後,他把這張紙幣在手裏揉了揉,紙幣變得皺巴巴的了,然後又問觀眾:“現在有人想要這50美元嗎?”所有的人舉起了手。他把這張紙幣放在地下,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錢幣已經變得又髒又爛了。他拿起來錢,又問:“現在還有人想要嗎?”結果還是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於是他說:“朋友們,錢在任何的時候都是錢,它不會因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爛,它的價值就會有任何的變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裏花出去。”

為什麼那張鈔票在那個演講者的手裏揉皺了,又被它踩髒弄破了,還是有人想要它呢,因為鈔票就是鈔票,鈔票是沒有高低貴踐的,它不會因為受到了什麼“待遇”就有所差別,它還是以前一樣的價值,和其他的等麵值的鈔票的價值是一樣的,隻要他們的價值一樣,鈔票都是平等的。

猶太人就是這樣的觀念,所以他們總是不怕生意細微,即使連小的生意也是不會放棄的,因而在他們的經商曆史中,他們喜歡把“鈔票不問出處”這句話掛在嘴邊,錢是貨幣,是一個人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多少的標誌,他本身不存在貴賤問題。

由於對錢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不把它分為幹淨或肮髒,在他們心中錢就是錢,因此,他們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失去它的時候,也不會痛不欲生。正是這種平常心,使得猶太人在驚濤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臨亂不慌,取得了穩操勝券的結果。

猶太人的經商活動,有一個看似簡單卻很難做到的特點,他們對顧客總是一視同仁,而不帶一絲成見。在猶太人看來,因為成見而壞了可以賺錢的生意,簡直是太不值得了。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對各國人他們都視為同胞。無論是住在華盛頓、莫斯科或倫敦等地,猶太人之間都經常保持密切的聯係。要想賺錢,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見,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得出的訓示,就像金錢沒有肮髒和幹淨之分似的,猶太人對賺錢的對象也是不加區分的。隻要能賺錢,達成生意協議,能從你手中得到錢,就可以做。

為了賺錢,不管你是哪國人,主張何種主義,信仰何種宗教,都是他們交易的對象。他們絕不會因為對方是異教徒或者是黑人而放棄一筆能賺錢的生意。要賺錢,就不要顧慮太多,不能被原來的傳統習慣和觀念所束縛。要敢於打破舊傳統,接受新觀念。也就是說要想賺錢,就要打破成見。試想一下,如果因為和對方的思想意識不同,自己在原來成見的作用下,主動放棄了一次賺錢的機會,豈不是太可惜了,太不值得了!我們知道,金錢是沒有國籍的,所以,賺錢就不應當區分國籍,為自己設置賺錢的種種限製。聰明的猶太人很早就認識到這點,所以他們很團結,結合在一起共同賺外國人的錢,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原因所在!

猶太人這樣形容自己,在賺錢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遊戲的世界,作為遊戲的參與者,你要不停地和對手進行較量和角逐,你要采用一切辦法和手段來勝過其他的人,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是這樣的賺錢觀念,即決不讓賺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新鮮刺激的遊戲,他認為隻有這樣遊戲的心態去賺錢,才是良好的賺錢心態。摩根賺錢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個習慣,每當黃昏的時候,他就會到小報攤上買一份載有股市收盤的當地晚報回家閱讀,當他的朋友都在忙著怎麼娛樂的時候,他則說:“有些人熱衷於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時候,我卻喜歡研究怎麼賺錢。”

摩根說:“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而賺錢的過程,即不斷的接受新的挑戰才是樂趣,不是要錢,而是賺錢,看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

§§第二輯 創意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