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換一個地方(1 / 1)

民間有句諺語:“樹挪死,人挪活”,做企業,哪能不時刻想著因挪而活呢!

一件物品、一個產品,如果賣不出去,或賣不出好的價錢,我們可能覺得是它本身有問題。

但實際上,可能最大的問題不在自己,而是在於你把它放錯了位置。假如你把它放到應有的地方去了,說不定就立即起死回生。

荷蘭菲利普公司的發跡,就十分耐人尋味。

1890年,工程師傑拉德·菲利普收購了一家破產的工廠,開始生產碳絲燈泡。

但是呢,傑拉德隻懂得技術,不懂得管理,到了第四年,就再也經營不下去了。於是打算把公司清產出售,但收購者出價極低!

這時,他21歲的弟弟安東·菲利普出山了,他一來就采取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跳出狹小的荷蘭,到俄國去!

一到俄國,他就得到了極好的機會:不僅市場很廣闊,而且當時的沙皇正著手促進俄國的現代化!

所以他的新產品一下子就吸引了俄國人的眼球。很有意思的是,當他把預購50000個電燈泡的定單用電報拍給他哥哥時,傑拉德根本不相信,連忙拍電報問:“是5000個之誤?”

就這樣,安東·菲利普善於到人多的地方尋找機會,把菲利普公司從破產的邊緣拉回來了,漸漸地菲利普公司還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企業集團!

民間有句諺語:“樹挪死,人挪活”,做企業,哪能不時刻想著因挪而活呢!

日本是一個對棒球著迷的民族,可是,經營了許久的大洋漁業棒球隊,卻問題重重,已經虧損了3億。

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大洋漁業社長中部謙吉便向世界首富——日本西武集團的負責人堤義明求救,希望他能接受這個隊伍。

堤義明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很快以3億日元的代價,買下了大洋漁業45%的股份。他一眼看出了其棒球隊經營的致命弱點:當地人少,消費有限。雖然棒球隊不錯,但在原來的小城市裏,怎麼會有發展呢?

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棒球隊移軍橫濱。一到橫濱後,觀眾急速增加。多少年來都一直是赤字經營的大洋棒球隊,立即大幅度贏利了。

堤義明對棒球公司重整成功的奧秘,不就是換一個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