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先走一步(1 / 1)

楊斌的成功,得益於他事事都占住了先機。

拿破侖所向披靡,威名遠揚,他有一句名言: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比敵人早到五分鍾。兩軍對決,早到五分鍾就能搶占有利地形,從而獲取勝利的籌碼;商戰如實戰,創業中比別人早一個月乃至早幾天抓住商機,同樣會成為創業的勝利者。

張力從衛校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看到如今創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於是便想自己幹點事業。雖然缺少創業資本,但張力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並且商業嗅覺非常靈敏,他便根據自己的特點,琢磨起了本錢小、調頭快的小本經營項目。

2003年,“非典”的出現在社會上引起了一陣恐慌,當地藥店的體溫計全部脫銷,許多市民非常著急。張力發現這就是一個絕好的賺錢機會。於是,他立即尋找體溫計的進貨渠道,可轉遍了市內所有的醫藥器械批發商,最後還專門跑了幾趟省城,均沒有找到現成的貨源。

後來,張力想到了網絡,從搜出的網頁信息中,張力輕鬆查到了江蘇某縣儀器廠有體溫計現貨出售。他立即用電子郵件和該廠銷售部取得聯係,經過一番交易,他和廠方達成了購貨意向。此後,張力向父母借了2萬多元,按照廠家的要求,使用剛剛開立的工商銀行網上銀行辦理了網上彙款,僅僅幾秒鍾的時間,資金就打到了對方賬戶中。

四天後,廠家用快件發來了16000支普通水銀體溫計和1000支電子體溫計。當時,全市隻有張力手中有體溫計現貨,雖然物以稀為貴,但張力沒有漫天要價,發不義之財,而是根據自己的進貨成本,每支體溫計適當加價進行銷售。由於張力售價合理,產品質量有保障,所以l萬多支體溫計很快銷售一空。張力自己賺了2萬塊錢,又為市民防“非典”做了貢獻。

半個月以後,許多人盯上了這個賺錢項目,紛紛效仿張力,想方設法購進大量體溫計,但此時的市場已經“今非昔比”,一是“非典”疫情減輕,購買體溫計的人數減少,二是張力的1萬多支體溫計已經使當地市場基本飽和。後來的進貨者因為落後於市場節拍,結果造成了貨物積壓。

另外兩個例子也可以說明快一步的重要性。

2001年,當楊斌出現在當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並且排名高居第二時,許多人吃了一驚,因為在此之前,楊斌是一個誰都不曾聽聞過的名字。將楊斌視為一匹財富黑馬實不過分。楊斌現在的身份是香港上市公司歐亞農業董事長。楊斌,老家湖南,5歲即成孤兒,靠吃百家飯長大。據他自述“18歲以前什麼苦都吃過”。楊斌當過兵,1987年赴荷蘭留學,27歲開始擁有自己的公司。楊斌的發跡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的東歐劇變,其第一桶金掘自20世紀90年代初與東歐國家,如前蘇聯、羅馬尼亞、波蘭等進行的跨國貿易。借東歐劇變時機,楊斌向波蘭、俄羅斯等國轉售中國計劃定價、價格偏低的棉線產品,後發展到成衣等紡織品,毛利潤大都在5倍以上,兩三年內楊斌就積累了大約2000萬美元的財富。1992年至1995年期間,楊斌改向國內轉售荷蘭鮮花,同時向國內花商推銷進口荷蘭溫室和冷庫設備。國內花卉業剛起步時連溫室的水泥樁都要進口,楊由此又積累了大約4億人民幣的財富。楊斌的成功,得益於他事事都占住了先機。

畢業於公安大學的上海交警吳江濤離職後,以2000美元的資金闖蕩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發現大多數中國人對非洲國家有誤解,非洲的某些國家和地區,比如津巴布韋的城市地帶,遠非人們所想象的那麼落後,在商業上大有可為。吳江濤根據自己的發現,將中國商品販運至津巴布韋,又將津巴布韋的石雕等藝術品販運回國內,做雙向貿易,時為1992年。後吳江濤移居津巴布韋,數年間即成為津巴布韋最成功的商人,連津巴布韋總統專機上食品皆由其供應。吳的說法是“在津巴布韋中國人發財很容易。”不但津巴布韋如此,可能在整個非洲都是如此。但須注意的是,在此類投資、貿易中應嚴禁“假、冒、偽、劣”,以次充好,以免重蹈中國貨在東歐國家之覆轍。

“先走一步”的另一種意思,就是你的產品可以很容易地被趕上和取代,所以要走在別人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