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一簾幽夢愛不分是非,但總有對錯(2 / 3)

現實是殘酷的,把那些封存記憶裏的美好一寸寸剝離,就像剝一隻洋蔥,最後隻剩下讓人落淚的真相。

瓊瑤也曾經去找過那位初戀的語文老師。他佝僂著背,在單身宿舍樓外麵蹣跚而行。她哭著離開了。

那位語文老師一生都沒有結婚。

同時愛上兩個人,是執迷,也是錯

在瓊瑤的裏,愛就是最高的信仰,是不能割舍也不能改變的。不管是生老病死、家族恩怨、門第懸殊,還是世俗偏見,這些都阻止不了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相愛,他們必然會有一個花好月圓的結局。

比如《還珠格格》裏,出身貧寒的小燕子飛上枝頭變鳳凰,和貴為阿哥的永琪結為夫婦。這是瓊瑤內心裏真實的渴望,也是對過往失敗戀情的遺憾與美化。

因為初戀風波帶來的不良影響,瓊瑤遭遇了母親的禁足。這時,二十六歲的慶筠走進了她的世界。

慶筠初次到陳家,是為了向瓊瑤的父親請教文學創作,卻沒想到遇到了瓊瑤。

兩個文藝青年很快彼此吸引。他們有共同的話題,無所不聊,更重要的是,慶筠表示理解她和她老師之間的感情,並且支持她繼續寫作。

瓊瑤被感動了,不顧父母的反對,在1959年嫁給了他。

婚後他們在郊區租了一棟房子,慶筠為了養家,做了一份秘書類的文職工作,而瓊瑤則安心在家寫作。

婚姻源於愛情,卻遠遠不僅是愛情。

柴米油鹽很快讓兩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青年亂了手腳。

他們居住的房子很大,還有個小花園,瓊瑤曾經喜歡它的詩意,但她很快厭煩了日複一日的打掃和清理,家務占據了她的大量時間。

他們有了孩子,經濟一下子變得更窘迫:房子離城市太遠,交通不方便;沒有錢請保姆;孩子的哭鬧常常打擾他們寫作。

生活裏好像沒有了詩歌,處處都是不如意。慶筠的不滿也一天天增加,為了這個家,他委屈自己,將才華浪費在枯燥的公文寫作上,換來的生活卻這麼不理想。

夫妻倆的感情逐漸開始破裂。

此時,瓊瑤的第一部長篇《窗外》在《皇冠》雜誌社發表,她成了當紅作家。

作為丈夫的慶筠一方麵為她欣喜,一方麵卻為自己失落。尤其隨著《窗外》的暢銷,瓊瑤和語文老師的那段過往被好事者翻出來,流言紛飛,慶筠感到“無地自容”。

他開始酗酒、賭博,整晚整晚不回家。

這段婚姻苦苦熬了五年,終於還是支撐不下去,走到了盡頭。瓊瑤帶走了孩子。

她說:“我們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因為兩個人沒有很深的愛情基礎,認識的時間又很短,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該雙雙執迷不悟地寫作。”

這段失敗的婚姻成了瓊瑤新的題材,她講了很多男人懷才不遇然後拿女人出氣的故事。比如《在水一方》《煙雨濛濛》《幸運草》《生命的鞭》等,不是有情人被生活所累,就是女主角遭遇賭徒。

從這段時期開始,瓊瑤的筆下的女主角開始有戀兄戀父的情結,在《一簾幽夢》《問斜陽》裏,女主都愛上了大自己很多歲的大叔。

這或許正是瓊瑤本人的心理映射。她在上一段感情裏累了,渴望找到一個溫暖的可靠的臂膀來倚靠,而這個理想的對象是成熟而穩重的。

瓊瑤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濤正是她理想的愛人。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平鑫濤是台灣出版業和影劇業的巨擘,他創立的《皇冠》雜誌是華人世界數一數二的出版王國,聲名遠揚。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早年也是個書卷氣的文人,翻譯、創作過一些外文。

瓊瑤在《皇冠》雜誌社連續發表過多篇中短篇,平鑫濤一眼看中她的才情,親自給她寫約稿信,鼓勵她創作長篇。這也是《窗外》的創作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