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口沙灘上的最終決戰,就在這不經意之間迅速展開。
唐軍陣地上猝然發動的箭雨攻勢,瞄準的就是這些正在修路的百來名契丹步兵,以及混在他們中間的蕭魯英將軍。
“箭襲!箭襲!”
蕭魯英一見唐軍箭雨發動,立刻轉身撥馬就跑,同時也高聲發出了警告。
早就提心吊膽,時刻準備著的一百多名契丹修路兵們立刻扔掉手中的叉子,紛紛矮身躲在豎起來的大盾後麵。
第一蓬箭雨落下來時候,很多都打在了契丹兵們的大盾上,發出劈裏啪啦猶如暴雨灑下來的那種密集雨點聲,扣人心弦。隻有不到十名契丹兵因為動作慢了或者角度原因被射中,幾聲慘叫後躺在了地上,還有一名騎在馬上的蕭將軍的親兵被一箭射中後背,翻身落馬。
蕭魯英動作很快,第一時間就催馬往回逃,將將避過了所有的羽箭。
“再來,準備,放!”
打馬加速的時候,蕭魯英已經聽到了唐軍將領正在下令施放第二輪箭雨,緊接著背後又是嗡地一片嘈雜的弓弦聲,唐軍第二輪箭雨又一次射了出來!
盡管彎腰躬身趴在馬脖子上,正在往回逃的動作非常不雅,非常狼狽,但此時蕭將軍的心情卻是非常的好。
沒法不開心啊,原來唐軍這些隻會裝逼的菜鳥將領,根本就不懂得指揮弓兵打仗啊!
要知道,蕭將軍可是弓箭專家,對於弓兵作戰的理解那是非常深刻的。很多小說在描寫古代弓兵打仗時,總說數千名弓兵射了一箭又一箭,射到手都酸了腫了抬不起來了雲雲。其實那都是忽悠,讓這些小說家們真的去指揮戰爭,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很簡單,因為他們自己根本不懂射箭!
古代戰爭給普通士兵們使用的弓都是粗製濫造的,製作弓弦的材料也是牛筋牛皮樹皮什麼的有,毛刺多不說,弓的彈性也很差,士兵拉弓的時候往往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拉開。
費力還不是主要的問題,最麻煩的,就是弓弦非常割手。
像剛才那個愚蠢的唐將那樣,指揮弓兵們連續快速地拉弓射箭,最多射三箭,大部分弓兵的手指都會被割破流血,然後整支弓兵隊就基本可以歇了。有一些有經驗的老兵可能會在手指上纏上布條什麼的,但也最多射出五箭,布條就會被扯碎,手指開始流血。
所以,對於需要保持持續而快速射箭的職業弓兵來說,有一個裝備其實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扳指。
扳指就是像螺帽一樣的一個厚厚的小圈,套在拇指上,承受拉弓時候的弓弦割力。東西雖小,卻可以成倍放大弓兵的作戰能力。
在唐末的這個年代裏,扳指通常是用牛角做成,製作起來非常麻煩,一般隻是配備給將領用,算是一種奢侈品。普通小兵根本就沒有標配扳指的說法。
這就是為什麼蕭將軍一聽到唐軍這麼快就發動了第二輪箭襲,立刻反應過來,這是個好機會!
“哇咧!”
蕭將軍毫不遲疑地大吼一聲,下達了契丹軍的總攻命令!
反正那段爛路已經填的差不多了,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第二輪箭雨落下來的時候,聲勢比剛才第一波箭大得多。唐軍的弓兵布陣分成左右兩邊,剛才第一輪射箭的隻是王大錘小隊裏的一百五十名弓兵射出來的,方向比較一致,契丹兵的大盾擋起來也比較方便。
而第二輪卻是左右兩邊一共三百名弓兵一起射出來的。剛才趙校尉回來路過時,已經指定了王大錘統一接管所有的弓兵隊。
一共三百支箭形成交叉火力射了過來,這下子那些契丹兵們雖然身前有大盾護身,也沒法徹底掩蓋自己的身體了。
呼啦一聲第二輪箭雨落地,四十多名契丹兵翻身倒下!慘叫聲響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