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幾個村長,就是白村長組織到馬二這裏來的。
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們確實是想幹這個項目才來的。
不過開始的時候,白村長是藏著自己的小心眼兒的。
按照他原來的打算,是想叫林駒給他們建大棚,出技術,然後他們隻出人工,這樣一來,如果賺了,自己就撿了個大便宜。如果賠了,自己也隻是陪點兒工夫。
他自以為小算盤打得精明,沒想到林駒根本就不往這上麵說,一副你愛幹不幹的,賠了也跟我無關的樣子。
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想的太簡單。一直以為在村裏是個人物,但在林駒這裏,完全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
這個時候,他才擺正了心態。
能當村長的人物,多少都能喝點兒酒。幾杯酒下肚,話說開了,氣氛就熱鬧起來。
“都說幹大棚投資大,其實我算計了一下,也花不了多少錢。建大棚的時候,人工多一些,不過都不用花錢,大夥兒互相幫忙,供點兒飯就行。架子的事兒,咱們山上有木頭,要不就買竹皮子,不用西大甸子那樣是鐵架子,其實也花不了太多錢。塑料布也不貴,草簾子同港那邊有,冬天取暖,山上大柴有的是”。
“如果種好,到城裏賣個高價,當年就能賺錢。以前隻能夏天種菜,在大棚裏至少能種上兩季”。
幾個人就紛紛算起帳來。
這樣的帳,很多人都算過很多次了。有的地方甚至比林駒算的還精細。
既然村長們態度端正了,林駒也就給他們提供點兒幹貨。
“你們都打算種點兒什麼”?
於是就那個種黃瓜,這個種豆角的議論起來。
“我建議你們,最好集中種植。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村裏麵,最好都種一樣菜。比如馬家堡子種芹菜,就全堡子都種芹菜。白家村種西紅柿,就都種西紅柿”。
“為什麼這樣做呢,就是為了形成規模,產生集中優勢。有人要買芹菜,哦,馬家堡子是芹菜村,到馬家堡子去買”。
“這個名聲傳出去了,誰想買芹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家堡子”。
“誰想買西紅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白家村。等過上幾年,不僅是綠江本地,就是外省的人,都知道馬家堡子出芹菜,白家出西紅柿。你們想想。是不是這道理”?
“對啊,林老師說的有理啊。這就是打出名號去”。
“對,這就跟一說柞蠶,人們就想到綠江,一說烤煙,人們就想到咱們風城一樣啊”。
其實村長們也不傻,甚至各個都是精明人物。就看他們把精明用在什麼地方。
“我這個路子,就叫做一村一品。也就是說,一個村一個產品為主。這樣一來,有個十來個村,將來這裏就是一個蔬菜產銷基地”。
“林老師,要是將來幹的多了,賣不出去怎麼辦”?
“白村長,你這個問題提的好。這也確實是個問題。不過,事情還在於你怎麼去想”。
正好馬二嫂進來,見一幫人說的熱鬧,就坐在一邊兒聽。
林駒就拿馬二嫂舉例子。
“比方說,馬二嫂家裏不種菜,她到永春去賣牛仔褲。賣完牛仔褲,她到飯店想吃個黃瓜涼菜,但是飯店裏沒有黃瓜”。
“但她就饞這一口,於是就到另一家飯店去。這一家還是沒有。最後她走遍全城,也找不到賣黃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