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本大作認為這樣的安排是天衣無縫了,卻被張作霖的手下意外發現,馬上給張作霖發了電報,上麵說:日本鐵路守備隊封鎖了皇姑屯交通口一帶,構築工事,情況異常,請大帥慎行。
看到這封電報後,張作霖考慮放棄火車,改坐汽車,但汽車到奉天有數天的行程,並且有的路段凹凸不平,有的地段並沒有通汽車。張作霖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坐火車,隻是張作霖沒有按原計劃出發。原定出發日期是1928年6月1日,但那天張作霖並沒有上車,臨時下密令更改行程,但專列依然開往奉天。張作霖在車上安排了五姨太和幾個仆人,用來擾亂日本人的視線。
但是,無論張作霖如何更改出行日期,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河本大作的掌控之中。據河本大作口述,他在張作霖身邊安插了兩個線人。6月1日當晚,線人就把張作霖的動身日期和車廂號都密報給了河本大作。
6月3日晚,張作霖坐上專列前往奉天。6月4日5時,火車駛到皇姑屯的時候,日本人引爆了早已裝好的炸藥。隻聽一聲巨響,衝天火光閃過後,張作霖所乘的車廂已被炸翻在鐵路旁,黑煙四起。張作霖身受重傷,在被救回大帥府幾個小時後,不治身亡,享年54歲。
皇姑屯事件後,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前往奉天,接掌了帥印,穩定了東北的局勢。但對於皇姑屯事件,事後乃至今日,日本官方也沒有公開承認係他們所為。
在清末民初軍閥混戰的亂世,張作霖的一生可謂是成也日本,敗也日本。但不得不說的是,張作霖在生前沒有給過日本一寸土地,哪怕是在他的“王朝”要覆滅時,哪怕在他的生命要終結時,哪怕在協約的一字一畫上,他也沒有把一寸土地給過日本。他一生與日本人巧妙周旋,使《滿蒙新五路協約》等涉及主權問題的密約淪為廢紙,沒有留下任何讓日本人侵占中國的借口。
張作霖知道,他是中國人,雖然他是軍閥,但他不會忘本,他怕中國人罵他是賣國賊,他怕丟了一寸土地給異族對不起祖宗。他是東北百姓心中永遠不朽的傳奇。
§§王士珍:冒名頂替上學成大器的大將軍
一個冒名頂替的軍校學員,不僅沒有受到查處,反而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憑借自身的努力成為陸軍統帥,直至官居政府總理。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人生際遇往往變化不窮,妙不可言。一個冒名頂替的軍校學員,不僅沒有受到查處,反而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憑借自身的努力成為陸軍統帥,直至官居政府總理。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在清末民初的中國大地上,恰恰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就是被譽為“北洋三傑”之首,更被馮國璋封為“德威上將軍”的王士珍。
王士珍,字聘卿,號冠儒,直隸正定牛家莊人。出生於1861年7月14日,卒於1930年7月1日,終年69歲。王士珍父親早年去世,他與寡母相依為命。15歲時,他被正定鎮台葉誌超看中,收在屬下當勤務兵。
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在天津建立武備學堂,從各軍中選調中下級軍官集訓深造。葉誌超手下有名叫黃世珍的福建籍軍官被選入冊,卻在臨近入學時不辭而別。葉誌超心急如焚,正巧這時身為勤務兵的王士珍進屋送茶。平時葉誌超就對氣質儒雅、辦事精明的王士珍頗為賞識,有心提拔,便問王士珍是否願意頂替黃世珍進入天津武備學堂學習。能有這樣的機會,王士珍當然心中竊喜,但他並沒有得意忘形,考慮到自己還不是軍官並不夠資格而婉言推托。穩重的王士珍讓葉誌超更加賞識,葉誌超寬慰王士珍不必介意,一切有他代為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