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鳳深知,這個製高點對第九軍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事關生死,紅軍絕對不會讓它就這樣落入國軍手中的,一定會前來爭奪,接下來的戰鬥一定相當激烈。
陳其鳳有這樣的思想準備,為此,在占領高地之後,他命令第九軍迅速向他靠攏,在這個製高點上,構置了一個環形工事。在山下,第九軍以高地為中心形成一個寬大的防禦縱深。他將一半的兵力投入這個縱深的最外圍,用於抵抗紅軍的衝擊。在這條戰線的後麵,有一個師的兵力在前方的掩護下,加緊修築縱深陣地,形成了三條防線的防禦體係,還有最後兩個團的兵力,一半作為戰略預備隊,另一半他另有用處。
陳其鳳的炮兵陣地設在這個剛占領的山頭上,利用寬闊的視野,幾乎將整個戰場覆蓋在其射程之下,隨時支援任何方向的戰鬥;陳其鳳的指揮部,也搬到這個山頭上,便於掌握全局。
拿下了一個製高點,陳其鳳盤活了整個棋——製高點真的很重要。
陳其鳳並不滿足於占據一個製高點。小浮山是群山縱橫,紅軍占據了所有的有利地形(除了腳下的高地之外),為了盡可能挽回不利局麵,就需要占領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的製高點!
陳其鳳留下的那個團,就是用於攻擊附近那個全戰場最高的山頭,那個製高點中的製高點——中坡,那個被稱為小浮山主峰的山頭。
對於中坡,陳其鳳勢在必得!
陳其鳳得以在陷入包圍的情形下,幾乎是從容地構築三條防線,紅軍不是不想管,而是沒有那個能力去管!
兵法上說,十則圍之,意思是說如果你的兵力是人家的十倍以上,那你就可以將敵人包圍起來並消滅掉。當然,這指的是一般情況,在有利地形的配合下,這個倍數是可以降低的,但必須保證比敵人要多才行。曆史上除了少數變態的天才(比如粟裕),基本不會用少於對手的兵力去包圍占數量優勢的敵人,因為那是一個非常講技術的活。
對於此次伏擊第九軍的戰鬥,二軍團三萬人對第九軍主力兩萬多人,雖然人數比敵人要多那麼一點,但準備的差距是無法用這麼少的多數來彌補的,當看到陳其鳳傾巢而出,賀、段、曠等本想先阻敵增援,在幹掉魯滌平後,再和敵人脫離接觸,采用運動戰的方式,將聚攏的敵人分開,逐個消滅。
這是一個恰當的辦法。但是卓立秋不同意。他是湘鄂西特委書記,又有欽差大臣的身份,淩駕於洪湖蘇區所有人之上,掌握著蘇區的領導權,他一旦下決定,連賀龍都必須執行!
卓立秋看到了第九軍主力抱團,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圍殲第九軍的良機,於是不顧大家的反對,堅持將第九軍包圍,予以全殲!根本不考慮以紅軍的客觀條件,能不能完成他的偉大構想。
不盡如此,他還不放過已經被包圍的魯滌平部,他將本來就不多的部隊分開,將曠繼勳的紅十一軍全部用於殲滅魯滌平部的戰鬥(實際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這樣的話,賀龍和段德昌不得不以少數兵力將多數敵人包圍起來。
而為了鞏固對陳其鳳部的包圍,曠繼勳不得不提前結束對魯滌平的圍殲,采取了相對保守的困敵政策,使魯滌平得以繼續遙控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