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 獨臂將軍(1 / 2)

首先,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賀炳炎。

列傳:賀炳炎,1913年生於湖北鬆滋,原名賀從炎,外號:賀小龍,紅軍趙子龍,獨臂刀王(日本人起的),也許覺得兩把火還不足以其五行缺火的命格,改名為炳炎,一下子燒成了三把火,不做高官是不行了。

從史書看來,賀炳炎應該是一個武癡,而且武藝還比較高強,隻要不打仗,他的日常生活隻有兩件事,一是苦練刀法,一是和別人單挑。在長期的單挑生涯中,他養成了將對手打得鼻青臉腫的好習慣。

賀炳炎打起仗來,經常陶醉於玩命狀態,但要是把他當成莽夫那就錯了,他屬於謀而後玩命那種類型,是能HOLD住的,當年趙子龍也經常玩命,當可心歸於同類。能夠玩上幾十年命而不丟命,那才是境界。

在熱兵器時代,賀炳炎特立獨行,槍可以不要,刀絕對不能丟!長槍短槍機關槍,槍槍無視;菜刀大刀武士刀,刀刀有情。他憑著一把大刀加一顆手榴彈,獨自一人俘虜了47個國同黨士兵,憑著一把大刀,將日本人的武士道生生地摧毀,無愧於獨臂刀王這個稱號。

然而,他的時代畢竟是熱兵器時代,“功夫再好,一槍撂倒”。1935年在攻打東山的戰鬥中,他發揮拚命三郎的勇氣,冒著國軍暴雨般的子彈,硬是衝進了了重兵防守的山頭,在敵群中盡情發揮他的刀法,最終,仗打贏了,不過他的大刀終究擋不住炮彈的熱情似火,賀炳炎不得不把右胳膊送給它。

賀炳炎性格如刀,剛柔並濟;行事如刀,進退有序;打仗如刀,刀刀有譜。他是賀龍的愛將,是見到不用敬禮的特殊存在。

1955年,被授於上將軍銜,1960年病逝。

演義:賀炳炎酷愛刀法,自從鄧紹良師兄弟加入紅軍之後,他見獵心喜,經常找他們相互切磋,賀炳炎對五人的鐵砂掌讚不絕口,五人對他的刀法也甘拜下風,總體來說,算得上半斤八兩。

賀炳炎和鄧紹良等人以武結友,與老幺王富貴關係尤為親密。不過熟歸熟,在爭取打仗這一方麵,他們互不相讓,恨不得將敵人獨自承包才甘心。

平生無憾事,唯一好打仗!

在戰場上,論勇猛,三人誰也不服誰。這一次,賀炳炎,鄧紹良和老幺三人帶隊攻山,又較上了勁。

他們比得是誰第一個衝上山頭,是誰最讓敵人但寒,是誰率先將敵人趕下山去。

這一次攻山的部隊與從不同,那一百多戰刀的戰場生存能力自不必說,賀炳炎的部隊也不是蓋的,他畢竟和鄧紹良等人關係很好,在訓練士兵方麵,經常得到他們開小灶,所以,他的團長他的團,也成為二軍團的精銳。

為了阻止賀炳炎攻山,國軍在中坡上布置了密集的火力,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一直有國軍的炮彈相伴,論火力強度,比起之前中坡紅軍的火力,要強大了好幾倍。

對於這樣強大的火力,國軍是很有信心的,紅軍憑著那麼糟糕的火力,都能擋住國軍的十幾次進攻,同理,他們至少也能擋住紅軍三十多次進攻吧?

然而,打仗不是做數學題,現實的情況是,賀炳炎一次衝鋒就把國軍趕下山去!

同樣是防守與進攻,差距咋就這麼大哩?

賀炳炎等人仗著手段高強,冒著敵人的炮火,從一個彈坑跳到另一個彈坑,帶領大家進行跳坑作戰,由於紅軍動作靈活,又足夠分散,國軍盡管攻勢很猛,基本都是浪費彈藥,殺傷的紅軍不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