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證要點:月經病的辨證,應首先辨月經的期、量、色、質。一般而言,月經先期多為血熱或氣虛,後期多為氣虛或血寒,先後無定期多為肝鬱,量多常為陽太過,量少多屬陰不足,血色深紅或紫紅、質地稠黏多為實熱,反之血色淡紅、質地清稀常為氣血虧虛。並注意結合與月經同時出現的其他症狀(形、色、脈、舌、證等)進行鑒別,如經先期為例,一般周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墜,唇舌淡,脈弱者,屬氣虛;周期提前或兼量多,經色紫紅或深紅,質稠黏,心胸煩躁,麵紅口幹,舌質紅,脈數者,為血熱。
(2)治療原則:月經病的發生,主要是機體正氣不足,感受外邪所致,如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多產房勞、跌打損傷等。月經病的治療原則,重在調經以治本。如先因病而後月經不調,當先治病,病去則月經自調;若因月經不調而後生病者,當先調月經,經調則病自除。此外,還應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分清輕、重、緩、急。如經痛劇烈,當以止痛為主;血崩暴下,急以止血為先。論其治法,則有固腎、扶脾、理氣之不同。因腎乃先天之本,天癸之源,腎氣盛,天癸至,任通衝盛,則月經按時來潮,因此補腎氣在於填補精血以固本,稍佐助陽之品,使腎中陰陽平衡,精血俱旺,則經自調。扶脾在於益血之源,以健脾升陽為主,但不宜過用辛燥、甘潤之藥,以免耗傷脾陰或困阻脾陽。理氣在於通調氣機,以開鬱行氣為主,氣行則血行,氣順則血順,鬱開氣行則經自調,但不宜過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劫津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