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過少的發病有虛有實,當注意結合血色、血質的變化,辨其虛實。凡量少色淡,質清稀者,多屬虛證;量少色紫黯,夾瘀塊者,多屬實證。中醫通常將月經過少分為血虛、腎虛和血瘀3種證型進行辨證治療,臨證宜根據其色、質的變化情況,結合兼證,分別施治。
(1)血虛
主症:經來量少色淡,或點滴即淨,小腹空痛,頭暈眼花,心悸怔忡,麵色萎黃,舌質淡,苔薄少,脈細弱。
治則:益氣養血,兼補化源。
方藥:人參滋血湯加減。人參、山茱萸、當歸、川芎、枸杞子各12克,山藥、茯苓、熟地黃、白芍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2)腎虛
主症:月經量少,色鮮紅或淡紅,腰膝酸軟,足跟痛,或頭暈耳鳴,舌質淡少津,脈沉細。
治則:滋補肝腎,養血調經。
方藥:當歸地黃飲加減。當歸、山茱萸、菟絲子、巴戟天、白芍各12克,熟地黃、杜仲、山藥、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3)血瘀
主症: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其痛減輕,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澀。
治則:活血行瘀,調經。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熟地黃15克,川芎、白芍、當歸、牛膝各12克,桃仁、紅花各9克,烏藥、香附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