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成藥的劑型多種多樣,藥性各異,主治病證各不相同,故使用方法各不一樣。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月經前後諸證、絕經前後諸證等月經病最常用的是內服用中成藥,正確掌握其服用方法,對保證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服藥時間:服藥時間的確定,應根據病情的需要,以盡量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通常情況下,無特殊規定的一般口服藥,一日量分2~3次,於早、晚或早、中、晚飯前或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服用。除非特別要求,一般不宜在飯前或飯後馬上服藥,因為服藥後即進食或進食後即服藥均會增加胃的容量,加重胃部脹滿不適等症狀。
要根據藥物作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服藥時機。通常具有補益作用的中成藥宜在飯前服,以利吸收;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中成藥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時服,以利清除胃腸積滯;具有健胃作用的中成藥用於開胃的宜飯前服用,用於消食導滯的宜飯後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以緩和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個別特殊服用方法的藥物應嚴格遵照醫囑服用。
(2)服用注意:服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注意其中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禁忌證。培養合理的用藥習慣,切不可隨意加大劑量、品種或過早地停用藥物,尤其要養成在醫生、藥師指導下用藥的習慣。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若出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對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月經前後諸證、絕經前後諸證等月經病患者來說,片劑、膠囊劑、丸劑應用較多。通常片劑、膠囊劑是整片、整粒服下,腸溶片必須整片吞服,不得壓碎;大蜜丸可掰成小塊服。在服藥時應取立姿,並喝足量的水,切不可不用水送而幹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