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月經前後諸證、絕經前後諸證等月經病患者病情和體質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穴位和艾灸方法,嚴防有艾灸禁忌證的患者進行艾灸治療。艾灸療法常用於虛證患者,對中醫辨證屬實證者,應謹慎用之。施灸時取穴要準確,灸穴不宜過多,火力要均勻,切忌亂灸、暴灸。同時要注意嚴格消毒,防止感染發生。
(2)施灸的順序,一般是從上至下,先背部、後腹部,先頭部、後四肢,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在特殊情況下則可靈活運用,不必拘泥。對皮膚感覺遲鈍的患者,施治過程中要不時用手指置於施灸部位,以測知患者局部皮膚的受熱程度,便於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避免燙傷。
(3)施灸過程中要嚴防艾火滾落燒傷皮膚或燒壞衣服、被褥等,施灸完畢必須把艾條、艾炷之火熄滅,以防複燃發生火災。施灸後還要做好灸後處理,如果因施灸時間過長局部出現小水皰者,注意不要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皰較大,可局部消毒後用毫針刺破水皰放出皰液,或用注射器抽出皰液,再塗以甲紫,並用紗布包敷,以避免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
(4)艾灸療法治療月經病的作用有限,臨床中應注意與藥物治療、飲食調養、情誌調節、針刺療法、起居調攝等其他治療調養方法配合應用,以發揮綜合治療的優勢,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