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情誌的變化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雙向調節作用,不良的情緒、七情內傷是引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等月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持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有助於月經病的治療和康複。通常臨床醫生多局限在對“病”的認識上,而忽視對“情”的理解,過分重視藥物的作用而忽視精神心理因素的調節。事實上,隻有對“病”和“情”都進行比較全麵細致的分析和了解,將藥物治療與精神調節密切結合起來,其處理才稱得上恰當、全麵。中醫學十分強調“形神合一”的理論,在整個理論體係中貫穿著心身統一的思想,認為形體和精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對待疾病既要治療其身病,又要重視心理因素等內在氣機變化的影響。無論任何原因引起的月經病,無不存在心理上的衝突,做好心理治療,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對月經病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通過醫生的勸導解惑,以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心理衝突,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配合治療,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素問·保命全形論》中強調指出:“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母藥為真。”把治“神”擺到了治療疾病的首位,可見心理治療、情誌調節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在月經病的治療中,除了服藥或施術之外,心理治療、精神調節也被視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醫學模式的改變,醫學知識的普及,當今醫患關係的觀念已由被動就醫向“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的模式轉變,自我調治疾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臨床上,醫生每診查一位患者,都要與病人盡可能地進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溝通,一切從調動病人機體內部的積極因素出發,使病人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消除其不必要的消極心理,使病人樂觀豁達,心情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不致沉溺於苦惱和焦慮之中而不能自拔。這些心理治療手段,對於緩衝病人的消極反應,有較好的調節作用,並可以消除疾病與精神互為因素而造成的情誌病,即病傷情,情複致病的惡性循環。願所有的月經病患者時時都能心情舒暢,天天都有好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心理療法調治月經病時,一定要言談有度,既要使患者滿懷治愈的信心,又要將短期內難以痊愈的事實加以說明,並要注意言談的科學性、正確性和統一性,還要力爭做到言而有信,以保證治療過程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