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善於開辟學習途徑(2 / 2)

在一次英語講座中,一位聽者問講演者:“現在,《瘋狂英語》雜誌在各高校相當流行,你能談談對《瘋狂·英語》的看法嗎?”講演者笑著答道:“《瘋狂英語》我也看過,我並不想具體地評論這本書的優缺點,但是,我想問問大家,你買回的《瘋狂英語》自己本身能瘋狂起來嗎?不,還是靠你自己先瘋狂起來,瘋狂地去學它,這樣你才能有一定的收效。如果你在學習英語時能投入一股瘋狂的勁,用什麼書你都一樣能學好。所以說來說去,歸根結底最終還是得靠你自己。”

聽完這段話以後,觀眾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人們似乎老是想不通,至此,才覺得恍然大悟——一本書本身的作用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你自己。

對於一本書中的語言的理解,古人早有明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使用書中的理論更是全在自己,因此,一本書真正能否起到它能起到的作用關鍵還在於你自己。

求師途徑

古人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又說:“名師出高徒”。求師途徑是最適合自學者加速學習步伐的途徑。

著名科學家麥克斯韋在15歲時,讀書無係統,求學不講循序漸進,傑出的數學家霍普金斯發現了他的弱點,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物理家”。經霍普金斯教授的指點,麥克斯韋很快改進了學習方法,不到3年,他就成了青年數學家。

求師途徑是聽課途徑和閱讀途徑所不能代替的。天下學人各有學術高見,各有一套嚴謹的治學方法,這都是書本上讀不到的,是集體授課製的課堂上聽不到的,而隻有拜他們為師,和他們具體接觸才能親身感受到。

交談途徑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利用好交談途徑來學習,就要敢於“不恥下問”、“樂於旁問”。後漢的苟淑,是當時一個有名的學者。一次,他在旅途中遇到了黃憲。當時的黃憲隻有14歲,既無名望又無地位,但苟淑從他的談吐中感到他很有學問,於是就畢恭畢敬地向他請教,談了整整一天還舍不得離開。苟淑懇切地對黃憲說:“你就是我的老師。”

電教途徑

使用紀錄、儲存、傳輸和調節教育信息的電氣聲光教育技術媒體進行的教育,就叫電化教育。尤其在網絡化的今天,電化教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電教手段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他們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有好處的。

實踐途徑

一位愛好寫作的青年向魯迅請教“成功秘訣”。魯迅拉著他的手一塊來到海濱,要他下水遊泳。這位青年怔了一下,急忙掏出一本《怎樣學遊泳》的書,坐在礁石上看了起來,隻有兩隻腳垂在水麵攪來晃去。魯迅焦急地問:“你以前看過沒有?”青年答道:“看過五六遍了,但總覺得沒有全部背熟……”魯迅說:“我來幫幫你!”說著,便把這位青年推進水裏,讓他在遊泳中學會了遊泳。

鄧拓說過:“從做學問這件事情本身來說,無論是初步追求某一項新的知識,或者是進一步探究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都必須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實踐途徑是學習者到一定的階段必須經曆之途徑,沒有經曆這條途徑的學習者,不會成為有用之才。例如,要想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識無非是兩大類:一類是書本知識,即:有字之書”,一類是實踐知識,即“無字之書”。隻有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不斷掌握真知,創造新知,獲得成就。而在“象牙塔”裏是培養不出新聞工作者來的。學習者必須重視各種形式的實踐途徑,在實踐中拓廣知識麵,在實踐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