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古往今來,世人對治學·修身·養性有著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隻有博學多才的聖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裏享受心靈的閑適。

聖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靜,是因為他們具有異於常人的智慧,他們憑借一雙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寧與恬適的生命方式,力圖避開現實留給人們的煩惱,追求心靈的自由。

聖人的治學態度,給後人指出了一條明路:他們的治學是建立在淡泊名利的基礎上的;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的功名、是非而相爭的矛盾,也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猜忌與傷害的痛苦。他們為自己製定了一條清靜的心靈求學之路。盡可能讓自己遠離功名和是非、猜忌與傷害,而實實在在地活在自我感覺之中,從而更專注地學習文化知識。

聖人的修身,是通過自身的修煉而達到的一種境界,他們超然物外,於鬧市中仍保持一顆平常心,於忙中求靜,性情溫和,那一份淡泊,那一份優雅,那一份恬靜,那一份清閑,沒有大智慧的人是無法做到的。

聖人的閑適心態是心靈的修煉,通過自己的修煉而達到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沒有俗世的諸多煩惱。因此聖人說:心中有靜,世間萬物皆靜。惟有超然物外,身心才能自由自在,這是聖人靜養習性之秘訣。

聖人的治學·修身·養性之道,不是三言兩語所能明白的,它給人們留下的做人與成事之道是多方麵的,可以說是智慧之庫,令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無窮盡的智慧,正是古人作為聖人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主要原因。隻有讀懂它,悟透它,把諸多感悟融注於身心,才能真正作為一個自在的人而活著,那樣生活才是快樂美好的!

學習古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精神,學習古人的心理修煉,做一個聰慧和理智的人,就不會在抱怨與牢騷中成長,而是咬緊牙關拚博與奮鬥,用自己發展的成果撬開世人尊重的眼神,並在別人的嫉妒和羨豔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麵對聖人,常令人產生敬畏感。因為他們是站在千萬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們的修身之道就像陽光一樣照到人們的心頭。這是聖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幸運。

為了讓廣大讀者借聖人的智慧來完善自身,選編了這本《治學修身養性》。把古代聖人的原作加以搜集,來讓諸位讀者學習聖人的治學態度、處世之道、修身之法,文章融注著作者的真意實情,精彩觀點俯眼即是,令人咀嚼把味無窮。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文精品。它作為人們治學、修身、養性的最佳版本,既是品味治學、修身、養性的好作品,又是完善自身的好幫手。全書能開啟人生的智慧,陶冶心靈,提高人的修養,非常具有實用性。可讀性強,是一部極具收藏價值的書。相信廣大讀者讀過後,對修身明誌與施展抱負起到一定的借鑒、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