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第二天是休息天,也是易恪的生日。家裏就隻有兄弟兩個和幾個傭人。心裏煩悶的易恪對著又大又精美的蛋糕發呆,一桌的菜,一地的禮物,都喚不起他一丁點的喜悅。易恪拿起電話,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在“嘟嘟”幾聲後傳來的是語音信箱。他掛上電話,又撥通了父親的電話,結果也一樣。他坐在沙發上,兩眼呆滯,今天的他多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祝福啊,都十年了,十年間全家一起過生日的隻有一次,那次還是因為天氣原因航班取消了,父母才留在家裏和他們一起過生日。這時的易恪感到一陣陣的孤獨,雖然外麵是八月的大太陽,但他感到一陣陣的寒意湧上心頭。
他百無聊賴的躺在沙發上,雙眼直直的望著天花板,他真的覺得生活很無聊毫無樂趣。從小到大,他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長。十歲時他就被送到美國的外公家,在那裏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課程。到了十六歲,易恪的祖父病危,在臨終時告訴易恪的父親永良要他把易恪接回國,他說方家的子孫應該受到中國傳統的教育。於是,方永良把易恪從美國接回來,在香港念書,在香港本土的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易恪的弟弟易愷也正因為祖父的遺言才沒出國,一直留在香港。
易恪的祖父是一個傳統的商人,他十分熱愛中國的文化。在易恪的記憶中,他小時候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是最開心、最無憂的。那時,祖父會手把著手教他寫書法,會拿著中國傳統的啟蒙讀物《弟子規》、《幼學瓊林》和《三字經》,一句一句的教易恪背誦。他深信隻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下的孩子將來才能有完善和健全的人格。祖父年輕時喜歡武術,雖然不是很精通,但也能練幾下子。後來老了,他便開始練習太極拳。每天清早,祖父就會在花園裏認真的練一套拳。那時才四、五歲的易恪,就最喜歡在一邊跟著祖父的招式比畫,有時一個轉身就跌到在地,惹得祖父哈哈大笑。於是,在易恪六歲時,在祖父的安排下他跟隨一個國術大師學習武術套路。易恪八歲時,祖父送了一把小劍給他,這是易恪最珍愛的生日禮物。後來,在易恪九歲時,祖父的身體每況日下,於是祖父把所有的生意都交給了兒子,也就是易恪的父親,自己則回到深圳老家修養。從那以後,易恪就很少看見祖父,隻有每逢過年過節回深圳探望。不到一年,忙碌的父母就把他送往美國。在那裏,易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都令幼小的他感到恐懼。
在美國生活了六年後,易恪回來了。可是就是這次回來,從小疼愛他的祖父去世了,他還清楚的記得,在那充滿了酒精味道的病房裏,祖父已經氣息如絲說不出話來,可當看到易恪時,他吃力得伸出滿是針眼的手,緊緊拉著易恪,用盡全力輕輕的說道:“恪兒,你回來啦。”蒼老消瘦的容顏幾乎讓易恪無法辨認出這就是他的祖父。易恪不知道眼淚已經在他的臉上流淌,他握住祖父的手,說道:“爺爺,我回來了。”隻見祖父的眼中泛著點點淚光,微笑著看著他。那天夜裏,祖父離開了人世。也正是從那天起,易恪開始了他在香港的又一段生活,開始了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長的生活。
想到這裏,易恪鼻子一酸,眼中不禁濕潤了。他坐起來,深深的吸了口氣,調整一下惆悵的心情。他走到天台上,看著外麵繽紛的世界,他好想獨自一人出去闖闖。在外麵,沒有家族利益的壓力,不再承擔他作為方家長子的責任,那應該是多麼自由的生活啊!易恪深呼吸了一下,仿佛聞到了外麵世界誘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