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已經讀過了富蘭克林的自傳,然而卻並沒有學會怎樣去應用這本書中所包含的成功原則。
然而,至少有一個人照著做了,他就是富蘭克·貝特吉。
貝特吉是商業上的失敗者,因此他經常搜索可供他應用的信息,尋求一種可行的、切合實際的公式,這公式將有助於他幫助自己。
這時,他發現了富蘭克林成功的秘密。
富蘭克林說:他的一切成功和幸福都隻是歸功於一個概念——即前一節所提到的13種品德及其注解說明(自我暗示)。
富蘭克·貝特吉了解並應用了那個公式,結果讓自己從失敗走向了成功。他在偉大的鼓舞人心的《我怎樣在銷售中從失敗走向成功》一書中進行了非常詳細的闡述。
為何你不去用富蘭克林的公式來贏得成功呢?
如果你用了的話,你也會像貝特吉那樣從失敗走向成功,從而獲得你所尋求的東西,比如智慧、品質、幸福、健康或財富。
貝特吉曾把他的目標分別寫在13張卡片上。
第一張卡片的標題是“熱情”。附上的自我激勵警句是“要熱情,就要行動熱情。”
威廉·詹姆斯作為偉大的心理學家,已經令人深信地證明了這一點:情緒不能馬上屈服於理智,但情緒卻往往能夠立即降服於行動。
行動也許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一種思想能夠像一種行動一樣激勵人,並有效地把消極的情緒轉變為積極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生理上的行動,還是心理上的行動,都是優先於情緒的。
研習到此,可以說,你對希爾博土的成功學已經明白很多了。當然,由於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你,從而讓你再自我幫助;又由於我們不斷要你進行行動,因此我們現在就來說我們是如何激勵人采用富蘭克·貝特吉的體係采取行動的。
先說明這種辦法是怎樣激勵了數以萬計的學生去應用富蘭克·貝特吉的方案,應用“熱情”卡和自我激勵警句:“要熱情,就要行動熱情。”
叫一個學生站到全班同學的前麵,給他上一節簡單而行之有效的課,並要他馬上學會。
下麵就是經過。這是在教師和學生間常常會發生的對話:
教師:你想讓自己有熱情嗎?
學生:是的。
教師:那麼就請你學習這句自我激勵警句:“要熱情,就要行動熱情。”請重複說出這句話。
學生:要熱情,就要行動熱情。
教師:很對!在這個肯定句中,關鍵詞是什麼,學生:行動。
教師:說得很好,現在我們來解釋這句話,如此,你就能夠學會這個原則。倘若你要作出生病的樣子,你該怎麼做?
學生:在行動上病了。
教師:你說得好。倘若你想變得憂鬱,你又該怎樣做呢?
學生:在行動上很憂鬱。
教師:說得也很好。倘若你想變得熱情,你該怎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