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德克斯特鞋業公司擁有77家門市部,主要集中在美國的西北地區。除此以外,該公司還是高爾夫球鞋的主要製造商,在美國擁有全國15%左右的市場占有率。不過總體來看,它的主要業務還是傳統銷售渠道中的傳統鞋類,這是它最擅長的領域,即巴菲特經常說的核心競爭力。
巴菲特1993年時估計,伯克希爾公司1994年在鞋類製造業方麵的股票投資銷售額將能達到5.5億美元,稅前利潤很可能會超過8500萬美元。要知道,如果放在5年前,他是根本不會想到投資鞋業的,而現在僅僅5年過去後,伯克希爾公司在鞋類製造業上所雇用的員工人數就超過7200人,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更讓巴菲特滿意的是,雖然德克斯特鞋業公司非常優秀,哈羅德和他的侄子也不缺錢用,但他們還是采取了一項正確決定,那就是把德克斯特鞋業公司的股份轉換成伯克希爾公司股份。這樣做,實際上就把一家規模較小的優秀企業的全部權益,轉換成了一家規模較大的優秀公司的一部分權益,這是雙方都樂意看到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轉換並不會產生稅務負擔,卻可以得到按照個人意願隨時進行贈予或變現的好處。如果德克斯特鞋業公司的所有者願意,就可以通過出售股票把它變現,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把所有的錢都綁在一家私人企業裏無法變成現金。
巴菲特特別看重這一點。他解釋說,從稅務角度以及其他理由看,私人企業是很難通過延伸主業以外的投資來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目的的。可是私人企業的股份一旦變成伯克希爾公司股份的一部分,由於伯克希爾公司的多元化經營,德克斯特鞋業公司股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轉投資問題。
更不用說,哈羅德和他的侄子雖然擁有的伯克希爾公司股份沒有控製權,不像原來他們擁有的德克斯特鞋業公司股份是有控股權的,但他們自己非常清楚,他們的身份已經是伯克希爾公司的真正合夥人了,他們將會按照自己在伯克希爾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享有與巴菲特完全同等的股權待遇。
除此以外,他們依然可以在德克斯特鞋業公司擔任原來的管理工作,不會有任何改變。伯克希爾公司一貫言出必行,在未來的幾十年裏的控股權和公司文化不會有任何改變,這也是可以令他們高枕無憂的。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應該有投資理念但不該有偏見。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例,說明當初認為不能投資鞋業股票、最終卻接二連三地投資此類股票,就是因為其中某個關鍵因素在起作用,改變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