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際上表明,即使從短期角度看,通過減少資本支出和研究開發費用,增加短期利潤、推動股價上漲也是不成立的。
另一項針對幾百家上市公司的戰略性資本支出與投資決策的權威性調查發現,美國股市中凡是上市公司發布兼並、增加研究開發費用、開發新產品、增加資本性支出公告後,股價都會有顯著上漲。
實踐表明,真正能促使股價上漲並且保持這種長期趨勢的,就是巴菲特所說的正確的資本配置。通過顯著提高公司內在價值,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價值回報,最終必然會導致股價報複性反彈。
巴菲特說,許多上市公司的公司管理層也很正派、能幹、經驗豐富,可是卻無法進行理性的資本配置決策,這是為什麼呢?
他在長期投資實踐中發現,一家公司的發展總是喜歡沿著目前的方向,拒絕任何有利的改變。從這一點上看,好像這也是符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公司的投資項目和並購實踐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直到用光所有可以利用的資金才肯罷休。公司管理層無論是不是優秀,他們所作出的業務決策無論多麼愚蠢和不明智,下屬都會投其所好、推波助瀾。更不用說,競爭對手的擴張、並購、管理層激勵計劃以及其他任何舉動,都可能會被盲目照搬、模仿過來。所有這一切,都很容易把公司引入歧途。
巴菲特把這種現象和原因歸結為機構強製力(the institutional imperative)。他說,過去在商學院讀書時,老師和教科書上從來就沒有提到過這種強製力,他在進入商界後的一段時間裏對這種現象也百思不得其解。實際上,這有點像中國人通常所說的“潛規則”—一你在這個位置上就得這麼做,否則不是位子坐不牢就是別人不理解。
有鑒於此,巴菲特平時對伯克希爾公司所屬控股公司的管理層,就非常注重減少他們受這種機構強製力的影響。他說,不僅如此,查理·芒格和他還盡力避免投資於那些公司管理層不夠優秀,或者公司管理層雖然優秀、卻無法擺脫機構強製力影響的上市公司。
歸根到底一句話,目的就是為了讓公司管理層能夠從長遠角度、從所有者角度考慮問題,決不要因為一時一地的短期收益而殺雞取卵。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資本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公司的興衰存亡。為此優秀的公司管理層應當具備兩點:一是高超的資本配置能力;二是要盡力從所有者角度考慮問題,盡力擺脫“潛規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