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根據美國保險業規定,伯克希爾公司以遠遠低於收購整個企業的價格來購買公司股份時,隻能取得該公司的部分少數股權。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伯克希爾公司收購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就是這樣的。巴菲特不能隨意更換該公司的經營管理層,甚至無法對資金進行重新分配,但這些在他看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他認為,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及其明星經理人傑克·伯恩都是非常罕見的佼佼者,而現在他能以夥伴關係與他們進行合作,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沒有控股權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公司在不具備控製權的股權投資中,最大的投資項目就是政府雇員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公司一共持有政府雇員保險公司33%的股權,合計720萬股股票。根據規定,一般持股比例隻要超過20%,在會計核算上就要采取權益法來核算,即要把每年根據比例所得到的投資分紅納入自己的會計報表內。
而伯克希爾公司的情況有所不同。當初伯克希爾公司購買政府雇員保險公司股份時,有一部分是按照政府部門的要求購買的,規定這部分股票的投票權要交給一個公正的第三方進行管理。這就是說,伯克希爾公司對這部分股票不擁有投票權。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伯克希爾公司對政府雇員保險公司不具備實質性控製權了。不僅如此,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平克頓(Pinkerton)公司,也是這種情形。
雖然,不具備實質性控製權並不會影響到伯克希爾公司應該得到的業績分紅,但毫無疑問,會影響到對被控股企業公司管理層的權力結構,而在巴菲特看來,公司管理層是創造企業內在價值的主要動力之一。
不過巴菲特對此毫不在意,並且感到非常滿意。他經常說,政府雇員保險公司是投資業界的最佳典範,它具有難以模仿的產業優勢,而公司管理層又具有高超的資金管理技巧,今後如果發生經營困難,會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企業渡過難關。所以,投資這樣的企業完全可以高枕無憂。
巴菲特具體地說,仍然以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為例。伯克希爾公司在1976年、1980年兩次購買該公司股權,總成本是4700萬美元,而實際上每年可以從中得到的分紅就有300萬美元,實際價值更可以高達2000萬美元。也就是說,伯克希爾公司從中得到的獲利就相當於賬麵利潤的40%左右。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明星經理人的高超管理才能和品格特征,能夠帶領陷入困境的企業起死回生,這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既難能可貴也非常重要。在他看來,哈裏瓶和傑克·伯恩就都具有這樣的神奇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