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同時指出,股票買入價格合理並不是絕對看價格高低,而是要與其內在價值相對照。
他在伯克希爾公司1999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目前(1999年)伯克希爾公司所擁有的這些股票價格並不是十分誘人,但是從它們的本質看,它們的內在價值的表現很不錯。如果要在以下兩種選擇中作出選擇,他寧願選擇後者:一種是股票價格非常令人滿意,但該公司有問題;另一種是股票價格有問題,但該公司非常令人滿意。當然伯克希爾公司真正感興趣的,還是兩者都非常令人滿意的股票。
巴菲特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演講時說,伯克希爾公司在購買企業時從來不預先設定一個目標價格。例如,如果買入成本是每股30美元,那麼當股價達到每股40美元、50美元、60美元或者100美元時就賣出,諸如此類等等。當初伯克希爾公司投入2500萬美元買入喜詩糖果公司時,就沒有“如果有人出5000萬我們就賣”的計劃。
巴菲特的意思是說,股票交易價格雖然必須合理,但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該企業能否會為自己創造越來越多的獲利?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其他問題就是多餘的。
眾所周知,巴菲特一直稱自己的投資方法是集中投資,從來不作過多的鬆散投資。其實,這裏同樣能看出巴菲特有關股票交易價格必須合理的投資原則。
一般來說,對集中投資最簡單明了的表述是:選擇少數幾種股票,這些股票要求能夠在長期的市場波動中產生高於整個股市的平均收益,一旦選定這些股票就把大部分資金以合理的價格買入,然後無論股市短期價格如何波動都堅持長期持有下去。這樣,你就會遠離股市上下波動所帶來的困擾。
當然,由於“合理的價格”很難把握,所以這個有效策略雖然簡單,絕大多數投資者卻不敢采用,擔心一旦失誤可能會造成的巨大損失。
而巴菲特就有這個本領,他最強的一招就是能夠掐住最合理的價格。他對其它投資機構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投資組合嗤之以鼻,從來不去做過多的投資,而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資少數幾隻股票。如果覺得買入價格不合理,他會耐心地一直等下去。
巴菲特建議投資者為自己投資的股票數設定一定限值,比如一年內隻能買賣一兩次甚至更少,這樣就會迫使自己在眾多的股票投資機會中選擇到合理的交易價格了。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股票買入的價格比時機更重要。如果沒有合適的價格就一直等下去,等待它出現。他以國家產險公司、喜詩糖果公司、水牛城日報公司、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等的交易為例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