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他和查理·芒格很早就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人的投資生涯中,要做出上百件規模較小的投資決策,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伯克希爾公司這樣資金規模的機構中,要如此進行頻繁的操作困難就更大。那麼,有什麼可以“偷懶”的辦法呢?當然有。這主要是兩點:一是不要過於關注股價波動,要進行長期投資;二是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搞集中投資。
他說,他非常不理解有些投資者根本不關心自己所投資的股票究竟是幹什麼的、它的競爭對手在幹什麼,或者它們到底有多少錢外債,甚至不願意知道該公司的名稱叫什麼。總之,他們在乎的隻是該股票曆史上的價格走勢如何。
相反,伯克希爾公司就很不願意去了解該公司過去的股價變動情況,反而希望能夠盡可能多地了解該公司的相關信息。另外就是,伯克希爾公司在買入某股票後,根本不在乎該股票在一兩年內是否有交易量。無論是對100%擁有股權的喜詩糖果公司和布朗鞋業公司,還是擁有7%股權的可口可樂公司,伯克希爾公司都是這種態度。
巴菲特認為,股價波動對投資者來說沒有什麼風險,所以投資者對此不必過於關心。相反,投資者應該評估的風險,是一項投資在其預期持有期限內所能得到的稅後收入總和,包括出售股票收入在內,能否抵償他在投資該股票時所擁有的購買力,以及這個期限內合理的利率。雖然這樣的計算無法做到很精確,但卻是非常有效的判斷。
從巴菲特的投資經驗中可以看出股市投資有三重境界:第一層是依賴消息和股價波動炒股;第二層是依賴技術與基本麵分析來炒股;第三層是依靠風險控製來炒股。而在這三重境界中,誰能夠賺錢誰隻能賠錢,不言而喻。
讀者容易看到,國內許多地方都曾經搞過模擬炒股大賽,大賽冠軍的業績往往能高達在一年內取得幾倍、十幾倍的“投資業績”。可是到最後,卻沒有一個冠軍被證券公司聘請為操盤手。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一個百發百中、能打穿20米外一隻蘋果的神槍手,如果這隻蘋果是放在他老婆頭頂上的再讓他去打,他幾乎肯定要失手。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每時每刻都在關心股價漲跌,最好的股票你也賣不出好價錢來,很可能是股價略有上漲你就拋掉了。相反,如果股價略有下跌你就補倉了,也就買不到最低價位的股票了。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真正的投資者是歡迎股價波動的,因為他能從這種股價波動中捕捉到買賣股票的機會。可是如果他每時每刻關注股價波動,心境就會受影響,反而不利於股票投資,更無助於長期持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