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為什麼要結婚?(2 / 3)

我們是誰?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我們到底想要怎樣的婚姻生活?

沒有仔細思考過的人們總是匆匆結婚,搶著進入婚後生活的一片蕪雜之中。於是,不滿、爭吵、反抗、疑惑、癡情、傷心、痛苦、等待……一切的一切全都指向一個結果——離婚。這也造成了錢鍾書在《圍城》裏所說的情況:“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這些人在還沒有看清自己的婚姻、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便已進入婚姻,卻不知道離婚的惡魔早已悄然而至。

全球一體化,中國人的婚姻也不斷糅合西方婚姻倫理。在“經濟掛帥”的高速時代,人們顧不及思考這三個問題,懵懵懂懂中,一對對夫妻關係經曆了“七年之癢”“十年之痛”。婚姻的困惑得不到思考和解決,婚姻的殺手,就會時刻光臨每一個家庭。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對於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有的人會說,結婚生子,天經地義;有的人會說,結婚是延續骨肉、延續血脈的必由方式;有的人會說,結婚是愛情的結晶;有的人會說,結婚是一本通行證;有的人會說,結婚是給靈魂一個安棲的港灣……

這樣的回答我聽得太多,聽得耳朵都生出繭來了。對於給我這樣回答的人,我想問一句: 有多少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是發自內心,底氣十足的?有多少人是毫不猶豫的?這些想當然的答案,可以回答問題,但是不足以打動人心,感動自己。因為沒有幾個人會仔細思考“為什麼結婚”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回答起來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實在簡單。聖人們給出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答案,不妨先看上一眼。

一、 《聖經》

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創世紀》中記錄了神對婚姻的教導。“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神造了男人,然後用男人“骨中的骨”造了女人。

希臘文中“肋骨”的字麵意義指“人的一側”。由於夏娃取之於亞當的“一側”,那麼她就屬於他的那側。“亞當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的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隻是他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幫助和遇見”這兩個詞在希伯來文中是同一個詞: ezer。它來源於一個主要詞根,意思是環繞、保護或輔助、幫助、助手、援助者。夏娃陪伴在亞當身邊做他的“另一半”,做他的幫手和助手。男人和女人一旦結婚就成為“一體”。《新約》裏對這個“同一性”發出忠告:“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我曾經聽過一個牧師講上帝對於婚姻的教導,他說上帝隻是認為男人獨居不好,上帝沒有說過女人獨居不好,所以獨居的女人不用著急把自己嫁出去,要等待上帝的揀選。

二、 馬克思: 婚姻是變相的賣淫嫖娼

馬克思的這句話是在批判資產階級婚姻生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資產階級婚姻生活的表現形態是“公開的或隱蔽的婦女的家庭奴隸製”,“丈夫是資產者,妻子則相當於無產者”。主要特征有兩個:

1 男子的統治。財富集中於男子之手,丈夫在家庭中“占據一種無需有任何特別的法律特權的統治地位”。妻子被“看作單純的生產工具”,“婦女為金錢而獻身”具有必要性。

2 婚姻的不可離異性。“需要妻子方麵的一夫一妻製,而不是丈夫方麵的一夫一妻製”,這不妨礙“丈夫的公開的或秘密的多偶製”。“資產階級的婚姻實際上是公妻製。”“資產者不以他們的無產者的妻子和女兒受他們支配為滿足,正式的娼妓更不必說了,他們還以互相誘奸妻子為最大的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