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凡人俗事(1 / 3)

四月末的時候,念離九月早產生下一女,單名一個“嵐”字。

這個時候,安以墨已經重登溯源首富,家業已經在南通郡全麵鋪開,成為方圓千裏相當當的一號人物。

安園大慶,遠近來祝賀的,不下三四百人。

安園趁此機會,新納了一批下人。車夫、夥夫、更夫、婢女、老媽子,共有百來號人。

大家富園,昔日光景,可見一斑。

席間,溯源商會借機獻好,又將會長的名頭扣在安以墨的頭上。

而故意姍姍來遲的呂大人,帶來了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消息。

入夏時節,南通郡守朱湘將下溯源來視察工作,主要就是跟進一下安以墨改過從新白手起家的奮鬥史,欲上報朝廷作為先進事跡標榜一番。

而在此之前,南通郡其他幾個稍大的城縣的幾個縣令都要預先來溯源踩點,做好接待工作。

這叫上下一盤棋,統籌劃一。

作為主要接待方,安園勢必要破費一番。

上麵決定把安家被沒收的家產,讓安以墨任選三家,作為補貼。

這對於這大半年經營得半死不活的安家產業來說,是個歡喜鼓舞的消息。

木材店的說了,安大少,安園需要休憩,您挑了我去吧,準沒錯。

瓷器店的說了,安大少,您府裏的花瓶瓷碗的都被砸的砸搶的搶吧,小店給您補上。

綢緞莊的說了,安大少,夫人和小姐都得添點新衣裳吧,天說熱就熱了。

安大少擺擺手,說,當初落魄了,各位都巴不得跟我們安家劃清界限,求你們借袋米都難,我如今自力更生,聯合作坊有木匠,有做瓷器活兒的,有織布刺繡的,要你們何用?

挑來挑去,安大少挑出的三家,讓溯源人民又一次傻了眼睛。

第一家是間客棧,早在安園還富庶的時候,這家客棧就因為地處天上人間旁邊而生意黯淡,後來安家落難,沒了大樹,幾乎要人去樓空了,堪稱溯源鬧市區的一景。

第二家是間信棧,由於送信送物這行當投入甚大,安園又常年隻在溯源發展業務,當初安老爺子一時興起投下的生意,基本已停業整頓多年。

第三家是棺材鋪子,本就是沒人願意做的行當,可是少了也還不行,就一直在陰暗的角落裏,等著客戶上門,常年處於守株待兔狀態。

三間鋪子由上麵審批下來,不到半個月就走完了程序,十分利索地批給了安以墨。呂楓本來是想卡一下這傲氣十足的安大少,沒想到朱湘有指示:

他開口要的都是最不濟的買賣,想他也是明白人,不敢亂要,還算明理。

如此這般,入夏五月,店鋪到手。

第二天,安以墨就帶著一群人上鬧市拆牆砸匾,好不熱鬧,大家紛紛來看安家大少又有何別出心裁的主意了,等了三日,終於見了分曉。

原來安以墨將客棧賣給了天上人間,做擴張用,也不要分厘,隻跟老鴇談好了,日後天上人間賺十兩,有一兩是姓安的。

而早已對身邊的空樓垂涎三尺的老鴇也半推半就地應下來,許多年後,當春泥盤下了整個天上人間,拿了賬簿一瞧,恍然才發現,這安以墨一分力沒出,十多年間,足足又賺出了一棟客棧來。

至於信棧,安以墨倒是好好整修了一番,雇了百十個信使,又雇了十來個坐堂的先生。

沒過幾天,南通郡十二城縣的來客就體驗到了溯源的親民服務,他們各自在老家享用的聯合作坊的服務,在溯源都找得到。一樣的模式,相仿的價錢,有安家這金字招牌的保障,又有信棧這專門的接待部門,出門在外的商人們,買個放心,也買個便捷。

若是有信要傳,有貨要發,又不想自己跑一趟,信棧也都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