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腎氣(精)虛(1 / 3)

男性不育是指育齡夫婦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有受孕能力,由於男方原因而致女方不能懷孕的一種疾病。據統計,已婚夫婦不能生育者約占10%,其中50%~60%為女方原因,20%~25%是男方原因,20%~25%為男女雙方原因所致。

中醫學認為,不育症與腎、心、肝、脾等有關,而其中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大多由於精少、精弱、死精、無精、精稠、陽痿及不射精等所致。其病機多由腎氣虛弱、腎陰虛、腎陽虛、肝鬱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原因引起。

症見性欲減退,陽事不舉,或精子數少、成活率低、活動力弱;表現為神疲倦怠,麵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當補腎益精養血。

一秤金

“組成”熟地黃120克(橘紅、砂仁各6克同煮),白茯苓90克,當歸45克,山藥60克,山茱萸60克,五味子45克,菟絲子45克,枸杞子45克,酸棗仁30克,麥門冬60克,天門冬60克,杜仲45克,牛膝45克,柏子仁30克,石斛60克,人參60克。

“用法”煉蜜為丸。每服6克,鹽水送下。

“功效”添精益髓,保元種子。

“主治”不育。

“宜忌”忌蒜、蔥、蘿卜、鯉魚、雀、鴿。

“來源”《何氏濟生論》。

十珍湯

“組成”人參、白術、當歸(酒浸)、黃芪(蜜炙)、肉蓯蓉(酒洗)各3克,白茯苓、白芍藥、熟地黃、麥門冬(去心)各2.4克,陳皮、半夏(薑汁浸,水洗7次)、肉桂(去皮)、五味子、砂仁、川芎各2.1克,木香、甘草(炙)、龍骨(煆)、牡蠣(煆)各1.5克。

“用法”加生薑3片,大棗3枚,水煎,早服;渣再煎,晚服。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斂陰。

“主治”無子。

“來源”《攝生眾妙方》。

七寶丹

“組成”何首烏(赤、白鮮者,用竹刀刮去皮,切片,米泔水浸1宿,用黑豆500克浸軟,一層豆一層藥,密蓋炊熟,九蒸九曬)240克,天門冬(酒浸,去心,曬幹)90克,麥門冬(酒浸1宿,去心,曬幹,搗末)90克,人參(去蘆)60克,白茯苓(去粗皮,切片,酒洗,曬幹,搗末)150克,川牛膝(去蘆,酒浸1宿,曬幹,搗末)90克,當歸(酒洗)60克,枸杞子(去枝梗,曬幹,搗末)90克,菟絲子(酒浸1宿,洗去沙泥,搗,並曬幹)60克,山茱萸(去核)90克,黃柏(去皮,鹽、酒浸1宿,炒褐色)150克,五味子(去枝梗,北者佳)30克,懷山藥75克,懷生地黃(酒浸1宿,搗膏)90克,懷熟地黃(酒浸1宿,搗膏)15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丸,空腹鹽湯下;或酒亦可。

“功效”固元種子。

“主治”無子。

“來源”《墨寶齋集驗方》。

七寶美髯丹

“異名”七珍至寶丹、烏須健陽丹(《扶壽精方》)、美髯丹(《醫級》)、七寶美髯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首烏補益丸(《實用中成藥手冊》)。

“組成”赤白何首烏各500克,赤白茯苓各300克,牛膝、當歸各150克,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各25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共150丸。每日3丸,清晨溫酒送下,午時薑湯送下,臥時鹽湯送下;其餘並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酒服100丸。

“功效”補腎,固精,烏發,壯骨。

“主治”肝腎不足,白發,脫發,不育,崩帶,齒牙動搖,腰膝酸軟,腎虛無子。

“宜忌”忌諸血、無鱗魚、蘿卜、蒜、蔥、鐵器、酒糟、醋。

“方論”本方是補益肝腎,烏發抗衰的名方。方中重用何首烏為主,補肝腎,益精血,固精澀氣;懷牛膝強筋骨而益下焦,助何首烏強腰腎堅筋骨之力;枸杞子補養肝腎,益精潤燥,可助何首烏益精血之功;菟絲子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柔潤多液,既可助何首烏以補肝腎,益精血,又可助何首烏固精澀氣;當歸補血養肝。後五味均係滋腎填精,養血之品,共為輔藥。古人雲,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源泉不竭,有陰無陽,則陰無以化,故配補骨脂溫補腎陽,此乃陰中求陽之義,純補無泄,恐礙中焦之運化,膀胱之泄濁,故用茯苓共為佐使藥。合方以補肝腎,益精血,堅筋骨,烏須發為主,陰陽兼顧,陽中求陰,補泄同施,滋而不膩,補而不滯,形成抗衰老,烏須發的著名方劑。

“驗案”

(1)腎虛乏嗣:《本草綱目》引《積善堂方》:嘉靖初,邵應節真人,以七寶美髯丹方上進,世宗肅皇帝服餌有效,連生皇嗣。

(2)精液不液化:《浙江中醫》(1995,9:405):李氏等用本方為主,治療精液不液化35例。藥用:川牛膝、當歸、補骨脂、茯苓、何首烏、菟絲子、枸杞子、熟地黃、肉桂,腰膝酸軟加杜仲、桑寄生;心煩口幹加知母、黃柏。用藥20~30天後,痊愈22例,好轉5例。

“來源”《本草綱目》。

八仙酒

“組成”當歸、生地黃、杜仲、牛膝、枸杞子各30克,五加皮60克,土茯苓(打碎)120克。

“用法”用好生酒15000毫升(30斤),煮1小時,將渣濾去,適量服。

“功效”補脾腎,壯筋骨,和顏悅色,令人有子。

“主治”腎虛不育。

“來源”《仙拈集》。

人參固本酒

“組成”人參、枸杞子、天門冬(去心)、懷生地黃、懷熟地黃各60克,當歸60克,白茯苓30克,麥門冬(去心)60克,何首烏60克(製法如常)。

“用法”用酒12000~12500毫升,將藥各一半,盛入兩罐內,用好絹袋盛藥,入罐內,用麵糊封固,火煮2小時為度。7天後方可服。

“功效”種子。

“主治”腎虛不育。

“加減”不臥,加酸棗仁;虛甚,加黃芪;脾虛,加白術、陳皮;腎虛,加黃柏、知母。

“來源”《墨寶齋集驗方》。

廣嗣既濟丸

“組成”人參240克,天門冬120克,麥門冬120克,柏子仁、酸棗仁、遠誌肉各120克,菟絲子、白茯苓、甘枸杞子各240克,生地黃、熟地黃、牡丹皮、當歸各120克,五味子60克,沙苑子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藥120克,石斛60克,牛膝120克,虎脛骨60克,甘菊花60克,石菖蒲30克,杜仲120克,補骨脂90克,肉蓯蓉60克,鹿角膠240克,玄武膠240克。

“用法”上藥炮製如常法,研為末。研入柏子仁,玄武膠、鹿角膠用好酒溶化,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早晚各1次;好酒送下亦可。

“主治”腎虛無子。

“功效”寧心神,養心血,益精髓,壯腰膝,潤肌膚,悅顏色,清耳目,烏須發,通和髒腑,延年廣嗣。

“來源”《醫學正印》。

五子丸

“組成”枸杞子、菟絲子各120克,五味子、車前子、覆盆子各60克。

“用法”上藥用石斛180克熬膏,煉蜜為丸。每服12克,溫開水送下。

“功效”種子。

“主治”腎虛無子。

“來源”《筆花醫鏡》。

太乙金鎖丸

“組成”五色龍骨150克,覆盆子150克,蓮蕊(未開者,陰幹)120克,芡實150克,鼓子花(即單葉纏枝牡丹)9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用金櫻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服30丸,鹽、酒送下。

“功效”固精益腎。

“主治”男子不育。

“宜忌”忌葵菜。

“來源”《惠直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