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平息暴亂定大局!“南巡”談話滿眼春(5)(2 / 3)

受江上青的影響,江澤民在上大學時便熱心於學生運動。他於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要從事地下工作。

江澤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係,畢業後,長期在機械研究和工業部門任職。從上大學直到1955年,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在上海結婚成家。

江澤民的妻子王冶坪也是江蘇揚州人,與江澤民從小青梅竹馬。王冶坪的父親當時在上海經營一家工藝美術品製作工場,收入不算豐厚但過日子也不困難。江澤民與王冶坪解放後結婚,婚後生有兩個兒子。

1956年,江澤民奉命前往蘇聯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學習。一年之後回國,可沒能留在上海,而是調往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工作,擔任動力處副處長,副總動力師,動力分廠廠長。

不久,江澤民又調回上海,與家人團聚,擔任了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與此同時,全家人分到了一套房子,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全家團圓的願望。新房在上海曹楊新村普通職工宿舍,這一住就是30年。王冶坪也隨丈夫一起調入研究所工作,任文書,後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6年6月,江澤民再一次離開上海,離開妻子和兒子。他先是調到武漢,擔任熱工機械研究所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同年9月,擔任黨委書記。他與一位大學畢業生同住一個房間,除了工作,便以讀書來打發時間,消弭對妻子和家庭的思念。

1970年,江澤民由於政績斐然,被中央調往北京,出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外事局長。江澤民任此職,除了他專業突出,工作勤懇之外,還得力於他對英文的精通。後來,他又出任了第一機械工業部駐羅馬尼亞專家組總組長。

“文革”期間,和所有的領導幹部一樣他也受到審查,好在他家庭出身沒有問題,又基本上是個搞科研的知識分子,所以受的衝擊不大。

1980年,江澤民受到提升,擔任了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黨組成員。

兩年之後,江澤民出任電子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很快他又被任命為電子工業部部長兼黨組書記直至1985年回上海任市長。

江澤民靠著自己的踏實和努力工作,事業平穩地發展。他的背後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那就是王冶坪。

在1985年以前的30年,不論丈夫官至何位,王冶坪始終帶著兩個兒子和老母親居住在曹楊新村的職工宿舍。她精心地培養孩子,照顧母親,每天匆匆忙忙去趕公共汽車上班,下班後手不閑地忙家務。她生活極為簡樸,難得買件新衣服。菜市場上,她也會像其他上海市民一樣去討價還價。她家裏有七八口人要吃飯。

在單位,王冶坪給人和藹、穩重之感,與同事之間相處得非常好。

1985年,江澤民任上海市長後,全家從住了30年的曹楊新村搬到上海的“中南海”――康平路高幹宿舍。王冶坪傷感地離開了與她相處多年、給過她許多幫助和照顧的鄰裏。

江澤民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叫江民康,次於叫江綿康。兩個孩子生在上海,長在上海。在兒子最需要父親的時候,江澤民為工作離開了他們。母親用那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讓兒子在充滿了愛的環境下健康長大。當江澤民回到上海時,大兒子江民康已做了父親。

最讓王冶坪欣慰的是,兩個兒子很有出息,很爭氣。老大在“文革”期間,服從組織,上山下鄉,不僅表現好而且刻苦讀書。王冶坪不溺愛兒子,她認為別的孩子能吃的苦自己孩子也能吃。丈夫的經曆告訴她,好男兒誌在四方。

後來恢複高考,老大江民康考上了大學,以後又考上研究生,再以後赴美作了留學生。老二江綿康參軍,退伍後進了工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通過自學考入職工大學,並到德國西門子公司進修學習,期滿後回國。

江澤民出任上海市市長,深感責任重大。他坦然地說:“我長期在基層和中央部門工作,沒有地方、城市工作的經驗,特別是缺乏上海這樣一個大城市的工作經驗,今後要虛心學習。”

當得知中央要調派他去上海任職時,江澤民確實有些顧慮。上海那麼大,又是中國的東大門,自己能領導好嗎?雖然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地方和中央機關主持工作,但畢竟帶有專業性,與什麼都管的市長有所不同。

到上海後,他曾說:“我與前任的老市長不同,我是一位平民市長。”意思是,自己沒有扛過槍打過仗,也沒有爬雪山過草地的經曆,自己是從一名普通市民成為上海市市長的。

也許是出於一種沒打過仗的遺憾之情,江澤民在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盡管工作千頭萬緒,可對軍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傾注了滿腔的心血。他還是上海武警部隊的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