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平息暴亂定大局!“南巡”談話滿眼春(15)(2 / 3)

中國共產黨人的戰略舉措

有人統計,在北京各報有關中共十四大的報道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出現最頻繁的語句,在外電的報道中,有關這一方麵的報道一樣十分突出。

在十四大分組討論會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了最熱門的話題。怎樣認識和解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的一個問題。國營大中型企業缺乏活力,關於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束縛住了人們的思想。鄧小平南方談話中關於計劃與市場的精辟論斷,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做屬於社會基本製度範疇的思想束縛,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當中共十四大明確宣布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時,人們的認識產生了更大的飛躍。代表們說,十四大報告中最有新意,最有突破性,對改革最具決定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問題,就是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中國共產黨人終於在14年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找到了一條加快90年代經濟發展的“高速公路”,作出了重大的戰略舉措。來自多個地區的中共十四大代表,用生動的事實說明,哪個地方的市場作用發揮得愈充分,哪個地方的生產力就愈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就愈快。讓社會主義坐上“市場”的快車,不僅加速經濟發展,也必將促進政治體製的改革,為下個世紀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際經濟界人士這樣預言: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是亞洲,而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將是中國大陸。俄羅斯的一位記者在報道中說:中國將成為在亞洲出現的“第五條龍”。人們有理由相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一定會更充分地體現出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水平。

正是由於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也就引來全世界的強烈反響。日本《讀賣新聞》發表社論說,在江澤民總書記的報告中提出市場經濟,是中國重視市場經濟的一個曆史性轉折,是鄧小平經過深思熟慮設計出的一條惟一能使中國社會主義生存的新路線。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說,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為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島內工商界人士對中共十四大的反應是“有如吃下定心丸”,大陸的“改革開放姿態更加明朗,亟思搶攻大陸市場。”保加利亞社會黨中央機關報《言論報》發表文章說:“今後5年內,中國在經濟方麵將變得更加美好。”

正如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應當也可能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運轉得更好。”

中國億萬人民的熱望

中國走過了14年改革開放的曆程,發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中國的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中國的老百姓不再為暖衣飽食發愁,他們熱望著明天,熱望著未來。中共十四大的召開,使這種熱望變得更加強烈。

幾十年風雨曆程,中共始終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同舟共濟,肝膽相照。在十四大召開前夕,中共廣泛征求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中共十四大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認真聽取意見,並加以采納。在中共十四大召開時,又邀請各民主黨派的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就座在主席台貴賓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民革中央副主席彭清源稱,中共十四大具有曆史裏程碑的意義。被稱為“紅色資本家”的老資格實業家、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王光英表示,今後將發揮工商聯優勢,圍繞經濟工作這個中心,踏踏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民建中央副主席萬國權說,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正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共在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方麵有了很大進展……

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飛躍,中科院院長周光召代表講道:“人類在原子時代剛剛眨一眨眼,就進入了超導時代。信息、生物工程、宇航、核能等高技術生產突飛猛進。未來世紀,誰控製了科學技術,誰就控製了世界經濟。我們得加快呀!”一種多麼強烈的緊迫感!

廣東代表葉選平說,江澤民的報告中講了40多處“加快”,報告的總題目就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這是我們多年的希望,我們就是要以這個精神來指導工作。